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空洞症
多年来的创新发展和临床积累使我们认识到,脊髓空洞症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必要进行独特的诊疗和康复体系建设---中西医结合。
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玉泉医院,做为清华大学唯一一所中西医结合三级医院,率先成立系统化、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理念。按照中医治疗原则---治大病必先祛邪而后扶正。我们首先运用西医显微外科技术解除导致脊髓空洞症的病因,修复畸形状态,使其恢复到正常形态。同时在术前及术后运用传统中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整体调理和康复治疗及指导。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 SM)是一种由多种原因都可以引起的、缓慢进展的脊髓神经损害性疾病,以脊髓内空洞形成、扩展为主要病理特征。其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为感觉减退、消失,肌肉萎缩、运动障碍,脊柱侧弯,肢体痉挛,精细运动减退、丧失,二便功能障碍等。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中医学中无脊髓空洞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首先表现为肌肤麻木,不知温痛,当归属于“痿证、痱证”之中,痱即废。《灵枢·热病》曰:“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也有医家将脊髓空洞症归属于“痹证、虚劳”等范畴,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不同,又有“风痱、虚劳、肾劳”等命名。认为该疾病的病因病机多有肝、脾、肾三脏亏虚,气血不足,髓海不充,肌肉筋脉失养所致。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脊髓、督脉均需肾精充养,方能发挥生理作用。先天之精充足则胚胎发育正常,无畸形之疾;后天之精得先天之精充养则脊髓充实,督脉充盛而人体生长发育旺盛,无疾患之忧。先天之精不足则胚胎发育异常;后天之精不足则脊髓失充,督脉失养,髓减督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故有脊髓空洞症发生。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一直是一大难题。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先天之气未充,父精母血虚衰,胎元失养,以致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发育异常,是本病根本原因,故补肾填精益髓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在脊髓空洞症临床治疗中,我们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对所涵盖的中西医药康复治疗、手法治疗、针灸治疗、物理治疗等各种手段制定出各自的治疗方案,协同安排,突出“系统化、一体化”概念。始终围绕“四专”(专科、专病、专家、专药),积极引进和应用康复技术,突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成为专科临床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总之,发挥中西医的各自优势,最终达到影像学正常的结构状态和临床症状改善、消失的治疗目标。
本文是李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