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脏疾病科普一肝癌
肝癌,是指来源于肝细胞和肝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一般无特异性,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一般则到了中晚期。
肝癌是世界上第6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导致约60万人死亡。约82%的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55%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且发生于中国。肝癌是我们国家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我们国家是世界上肝癌高发的国家之一。
肝癌分类: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死亡率高。
继发性肝癌,是指由于其他部位恶性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后会释放癌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并最终进入肝脏形成肝癌。
发病原因:
病毒性肝炎:在已知的病毒性肝炎中,除甲型肝炎以外均与肝癌有关,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与其关系最为密切,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导致“肝癌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
黄曲霉素等:俗话说病从口入,大米、麦子、大豆、花生、玉米、菜籽油等易于发霉变质,发霉后富含大量黄曲霉素等霉菌毒素。有报道称厨房使用的砧板,长期使用后潮湿、清洗不干净等也会出现黄曲霉素。
饮酒: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长期大量饮酒与肝癌有关,饮酒对于肝癌的发生有显著而独立的作用,并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过量饮酒常通过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等步骤,最终导致肝癌。在酒精性肝硬变中有10%~30%发生肝癌。
水源污染及化学致癌物:污染的水中有百余种致癌或促癌物质,饮用水特别是沟塘水常被有机致癌物,如六氯苯、苯并芘、多氯联苯等污染。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酒精、有机氯农药等均是肝癌的致癌物质。
遗传因素:肝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与肝癌病例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中,出现肝癌的人数远超过无血缘者,其中近亲又高于远亲。
药物性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可增加肝腺瘤的危险,也可增加肝癌的危险。
典型体征:
肝区疼痛:多为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刺痛,夜间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高烧症状,服用抗生素无效,口服吲哚美辛等常可退热。
检查出现肝大、黄疸、腹水等。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肝性脑病、高血钙、低血糖等。
肝癌筛查:
当患者出现早期症状时应早就医、早诊治,高危人群定期到医院进行筛查项目,抽血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腹部B超,高危人群还应将上腹部CT、MRI、胃镜、肠镜等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中。
饮食调理:
要保证患者足够的热量、低脂肪、适当的蛋白质,可以适当吃瘦肉,比如牛肉、羊肉、鱼类。
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多吃水果以及绿叶蔬菜。
大多肝癌的患者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过为粗糙的食物容易导致食管黏膜破裂、出血。
患者要严格戒酒,除了戒酒以外,还要忌吃其他的腌制、熏制、辛辣、刺激性强、油炸、过硬的食物。
对于已经有了肝性脑病前驱期症状的患者,要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饮食,以防诱发肝性脑病。
本文是田阳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