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雨天湿气重小儿湿疹易侵袭——中医专家提醒切勿错过最佳治疗期
夏季雨天增多,空气潮湿闷热。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一科病区,因为出汗引起湿疹的小患者逐渐多了起来。据儿一科副主任医师陈宏介绍,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又称湿疮。临床特点是皮损呈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常伴有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成慢性。陈医生指出,湿疹多由湿热内生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本病的发生与心、肺、肝、脾四经的病变有关。
陈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将湿疹简单地分为干型湿疹和湿型湿疹两大类。干型湿疹就是以皮肤干燥、掉皮、结痂和鳞屑为主;湿型湿疹就是以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出为主。
根据皮损的不同特点,也可以分为急性期湿疹、亚急性期湿疹和慢性期湿疹三期。陈医生说很多宝宝都因为错过了急性期这个最佳治疗期,病情迁延而转为了亚急性期湿疹或慢性期湿疹。
患了湿疹应如何治疗,陈宏医生说:中医的治疗方法是按照湿疹发作的三个不同阶段,给予宝宝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湿热浸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三个证型。
湿热浸淫证(急性期湿疹)常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发病时间短,皮损面积大,丘疱疹密集,伴有剧烈瘙痒,抓破后有液体渗出,浸淫成片。通常有腹胀、便溏、小便黄的表现。治法为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脾虚湿蕴证(亚急性期湿疹)常有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缓。发病较缓,多有丘疹。感觉瘙痒,且容易疲乏。治法为健脾利湿止痒。
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常有舌淡,苔白,脉弦细。本证病程长久,容易反复发作。皮损色暗,遇热则加重。伴有口干不欲饮、腹胀等。 治法为养血润肤 ,祛风止痒。为了保证治疗效果,也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进行熏洗治疗。
湿疹发生的因素通常与潮湿有关,所以在洗澡后需要马上给宝宝擦干。同时也跟环境因素有关,比如花粉、树木、动物皮毛、毯子等也容易引起湿疹的发作。尤其是洗涤剂的选择要慎重。还有常见因素就是饮食,很多宝宝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湿疹。比如高蛋白的食物:豆类、奶粉、鸡蛋等。也有海产品:鱼、虾、蟹等。近两年研究表明,无鳞鱼更容易诱发湿疹。 含有胺类的水果,比如草莓、芒果等,也都容易引起小儿湿疹发作。以上提及的食物不能说完全不食用,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适当吃、但是要少吃。
对于已经患有湿疹的宝宝,要忌食辛辣、鱼、虾、羊肉等发物。生活环境要保证干净,衣物、被套、枕巾需要及时换洗,家里也要常通风。避免宝宝骚抓,以防感染。急性期湿疹忌热水烫洗,忌肥皂等刺激物清洗患处。
陈医生特别强调,很多家长在看到宝宝得了湿疹后,会自行用药膏或洗液为宝宝涂抹,这种情况一般不可取。如果孩子得了湿疹,还是要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听从医嘱,为宝贝选择适合的药物。在饮食和环境上要多加注意,才能让宝宝恢复健康。
本文是陈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