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席亚鸣 三甲
席亚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奇!27岁男子结肠直径是常人四倍!不手术会爆掉!

1668人已读

顽固性便秘、反复腹痛腹胀要警惕

正常成年人的大肠(结肠+直肠)长约150厘米,直径约5厘米,而这位来自惠州的27岁男子,乙状结肠直径却有18厘米,接近常人四倍!患者腹大如球,里面积满了排泄物及气体,面临随时破裂的危险,严重危及生命。所幸经过7个半小时的艰难手术,患者不仅捡回了一命,还保住了部分肠道,不用进行人工造瘘(俗话“挂屎袋”),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影响。

反复腹痛腹胀1年余,面临爆“腹”危险

27岁的林先生(化名)来自惠州,便秘已近4年。1年前他反复出现腹痛、腹胀症状,就诊于惠州当地医院,考虑巨结肠并乙状结肠扭转,医院进行剖腹探查、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但没想到的是,术后仅一个多月,腹胀、腹痛症状再次出现。

4天前林先生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他再次求诊于当地医院,行CT及腹部X光检查,考虑为乙状结肠扭转,不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给出手术方案为全结肠切除+小肠造瘘术。考虑到施行造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家人都不能接受手术方案,遂转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接诊医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二科陈钜武主治医师介绍,患者送过来时,已经三四天未排便了,也不敢吃东西,腹部极度膨胀,就像快要吹爆了的气球,整个肚子比怀胎十月的孕妇肚子都大!全腹部压痛,脐周反跳痛, 从术前辅助检查的CT及X光可见扩张的乙状结肠扭转,巨结肠明显使得膈肌上抬,压迫胸腔内肺脏,真的是“顶心顶肺”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二科席亚鸣主任医师查看患者后,考虑患者腹腔压力大,结肠有随时破裂的风险,必须立即施行手术,挽救患者生命。


CT显示患者结肠极度膨胀。


结肠直径约18厘米,真的是“顶心顶肺”

有着40年临床经验的席亚鸣教授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患者全结肠扩张,乙状结肠扩张最明显,直径约18cm,而正常人仅约5cm,接近常人的四倍!


从患者腹部切除的极大结肠。


扩张的肠管“霸占”术野,显露困难,术中需要精细及轻柔操作,避免肠管受挤压破裂,一旦破裂,盆腹腔严重感染,将危及患者生命或以后形成盆腹腔脓肿,有肠粘连、肠梗阻可能。整个手术从凌晨两点一直持续到早上九点半,历经7个半小时,最终,切除了140厘米的结肠,保留了长度约10cm的盲肠及约长度8cm的直肠,席亚鸣巧妙地将这两段方向不一致的肠道接合,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的肛门排便功能,避免终身“挂屎袋”。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发热、盆腹腔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第3天恢复排便,第5天恢复饮食,第10天康复出院。

反复腹痛腹胀及时就医,40岁后建议进行胃肠镜检查

席亚鸣表示,成年人患先天性巨结肠的非常罕见,他从医40年来首次接诊如此大的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性疾病,表现为低位肠梗阻、顽固性便秘、腹胀等。一般是婴幼儿多见,典型症状就是胎便排出延缓、顽固性便秘、腹胀等,该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热、高度腹胀、呕吐、腹泻、血便等。轻度的小肠结肠炎可能仅仅有发热、轻度腹胀和腹泻等类似病毒性胃肠炎的症状,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病情加重。由于结肠内压力高,可使肠黏膜发生溃疡、肠腔扩张、肠壁菲薄、血运差,导致某些薄弱点发生坏死,最后导致穿孔。“一般来说,新生儿无法正常排除胎便、有便秘表现时,应考虑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陈钜武医师介绍,临床上慢性便秘原因众多,很多患者都习惯了自行处理,不把便秘当一回事,事实上,除了该类罕见的巨结肠疾病外,更应警惕结直肠恶性肿瘤,“所以,如果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年龄大于40岁,建议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年龄大于45岁,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形状变细,贫血,无腹部手术而出现肠梗阻等症状,更应及时就医。”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王雪

席亚鸣
席亚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