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
目前人工血管移植物的材质包括涤纶、膨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等,其中膨聚四氟乙烯材质中小口径人工血管应用最为广泛。这种材质具备“结与纤维”的超微结构,多孔性、柔软性,平均孔隙22-25um,可以允许周围组织长入移植物内部,促进人工血管移植物自体化,形成外膜以及内膜,从而保证较高的通畅率。
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移植物的微观结构
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使用人工血管移植物来构建动静脉内瘘,我们就称之为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也就是说将人工血管一端吻合到自体动脉,另外一端吻合到自体静脉,从而形成一个动静脉的通路,当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时候,可以直接穿刺人工血管。通常AVG植入部位位于双侧上肢(前臂或上臂),对于中心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等)存在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患者,也可以将人工血管植入到下肢。
前臂AVG 上臂AVG 大腿下段AVG 大腿上段AVG
普通聚四氟乙烯材质的人工血管植入体内后,需要大约3-4周的时间,体内的组织才能长入人工血管组织内部,形成纤维包裹的状态,此时穿刺人工血管将很安全,透析结束后拔除穿刺针,针眼只有面对皮肤向外的通道,只需要进行压迫针眼即可有效止血。如果时间不够,还没有形成纤维包裹,拔除穿刺针以后血液将从人工血管内渗漏至整个人工血管的皮下隧道内形成血肿。因此,普通的AVG我们能够用于透析的时间点在植入后的3-4周。(即穿型人工血管植入后24小时即可用于穿刺透析,缘于人工血管结构的差异,后文将特别介绍)
目前的临床证据告诉我们无论是远期通畅率,使用的并发症发生率还是医疗费用三个维度去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都要优于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因此自体动静脉内瘘仍然是尿毒症患者首选的血液透析通路,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人工血管移植物建立动静脉内瘘呢?通常在以下三种情况我们可以考虑建立AVG:1、自体血管条件欠佳,无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2、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后不成熟,无法正常穿刺透析;3、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较长后出现长段闭塞,狭窄、钙化,无法修复或修复后无法维持较好的中远期通畅。事实上,人工血管移植物在穿刺使用的便利性,穿刺长度等方面还是具备独特的优势,因此为血管条件欠佳的尿毒症患者提供了另外一个合理的通路选择。
目前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笔者后续将介绍更多的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的构建、监测、修复、护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普及并加深医护人员、患者对于AVG的认识。
本文是万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