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终端综合征
视频终端综合征
每个社会有每个社会的烦恼。如果要问现今电子化社会的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最离不开的东西是什么?答案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电子化设备”。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公司的考勤也以电脑的开启及关闭时间来判断上下班时间,回到家中,钉钉微信群依旧响个不停,孩子的学习群,工作的交流群,朋友的联系群,小区的团购群,甚至家族的分享群。一天八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盯着电子化设备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
你耕耘什么,必然得到什么。我们长期用在电子化设备上的时间和精力,使我们“获得”一种新型年代才有的疾病:视频终端综合征。视频终端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因日复一日长时间(每天大于6小时)注视电脑、手机、IPAD等视频终端而出现的一组无特征的症状,英文为Visual Display Terminal,缩写为VDT。2017年,智能手机覆盖率在我国已经达到74%,视频终端引起的症状也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VDT对全身的影响包括:骨骼肌肉系统(主要包括肩颈痛、腰背痛、以及肩颈腕综合征),神经精神系统(神经衰弱综合征:头痛、头晕、额头压迫感、恶心失眠或者噩梦),和眼部症状(视疲劳与干眼)。
在所有的症状中,眼部症状出现的概率高达72.1%,主要症状为视疲劳与干眼症。
一、引起视频终端综合征症状中视疲劳的原因:
眼睛因素:
(1)调节功能异常:主要包括调节不足、辐辏不足、调节痉挛等,当持续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很容易引起视疲劳症状。
(2)双眼视功能异常:双眼平衡失调,如内隐斜视、外隐斜视、或者融合储备功能低下的人,在长时间用眼后,会出现眼胀、眼痛或眼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双眼视是一个平衡的问题,专业分为聚散和调节。一旦出现症状,需要在专业医院详查自己的调节灵活度和调节刺激和反应,以及调节与辐辏的联动关系。
(3)屈光不正:未矫正或未给予准确矫正的屈光不正,尤其是远视或散光屈光不正的人,会因为想看清楚物体,过度或不当使用其调节与辐辏,且两者处于相互协调和竞争状态,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
(4)屈光参差:在两只眼睛有不同倍数的时候,双眼视网膜成像倍率、清晰度、以及亮度等不同,其双眼融像功能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视疲劳。
(5)老视:随着年龄增加,人眼的调节幅度下降,导致近距离视物障碍,导致近距离视物障碍,若未经过合理矫正且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就会出现眼睛的疲劳。生理性老视一般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
环境因素
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周围环境光线异常刺激
色觉搭配失调或异常
青少年近距离用眼过度
电脑、手机、IPAD等所用显示器质量不佳,显示屏图像刷新率不合标准;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工作环境内的照明不足或照明过强,或者外源性的反光、眩光等。这样的环境可能导致眼部过度的疲劳。
精神、心理和全身因素:
副交感神经与视皮质高度兴奋也与视疲劳有关。
引起视频终端综合征干眼的原因:
在不同的研究报道中,视频终端使用者干眼症的发病率并不相同,但根据2013年大阪大样本研究发现,女性、年龄大于30岁、以及视频终端设备使用每日超过8小时是VDT干眼症发病率的危险因素。而在韩国对儿童使用视频终端设备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干眼症的发生与智能手机使用密切相关,且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和户外活动减少是儿童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视频终端综合征干眼的原因:
1.泪液质或量的异常:眼睛的泪液层由脂质层、水液层和黏液层三部分组成,在使用VDT时间过长时,这三部分都被其影响:
(1)睑板腺功能障碍决定视频终端干眼症的严重程度,当VDT使用时间>4小时,由于完全性瞬目减少,导致脂质排出不畅堵塞睑板腺开口,进而使脂质层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
(2)水液层的异常。泪膜的水液层主要又泪腺分泌,可通过Schirmer试验反映。随着VDT使用时间增长,泪腺腺泡体积增大,数量增多且有过剩的分泌小泡在泪腺上皮细胞中聚集,最终可能导致VDT使用者泪腺分泌减少,最终导致泪膜水液层减少。
(3)黏液层异常。黏液层主要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对于泪膜形成和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当VDT使用时间越长,泪膜中MUC5AC浓度越低,可能破坏角膜上皮湿润性,导致泪膜不稳定。
2.瞬目习惯的改变:
在需要专注力的高认知需求时,我们平日的自主瞬目(眨眼)的频率会明显下降,瞬目间隔有所改变,完全瞬目(有效眨眼)的次数会减少,而不完全瞬目的次数会明显增加。
所谓完全瞬目,就是我们上下眼睑能闭合在一起,同时在眼睛里的睑板腺可在压力的作用下,顺利分泌出脂质,从而不让我们感受到眼干。而不完全瞬目就是只有眨眼的动作,而缺乏眨眼的功能。
3.眼表暴露增加:
在眼表暴露面积增加时,会使得眼表炎症因子分泌增多,加重干眼的发生。
一旦发现可能是视频终端综合征,最重要的是减少视频终端的使用,如果休息之后不能改善,需要到专门的眼科去检查视频终端所引起的视疲劳症状,是否需要佩戴眼镜,是否要做调节训练。而在生活中,我们能为VDT所做的是:
1.改变习惯:减少VDT使用时间,间歇性休息,每工作1-2小时,需休息10-15分钟。
2.改善环境:调整VDT高度,当过高抬头视物时,可能增加眼表暴露面积,建议调节VDT高度到俯视角30-45度。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建议使用辐射较小的视频,例如液晶屏,可以避免荧屏强光闪烁、炫目、各种射线、辐射等对眼的刺激,建议使用VDT抗反射膜,改善环境温度、湿度、照明条件。用分辨率较高的屏幕,字体、图像不宜过小,亮度接近或稍高于周围环境亮度,以求看得清晰、持久、舒适。室内的照明要适度,使屏幕上的亮度和背景的明暗反差不要过大。VDT屏幕的亮度和背景的明暗反差不可过大,以不出现字符跳跃或抖动为宜。电脑房间要经常通风,在室内安装换气扇或空调。
3.营养治疗:增加维生素A和合理补充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VDT操作者因长时间的坐姿及用眼,活动量较少,加之电磁辐射对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使机体能量及维生素A消耗较大。VDT操作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选择富含维生素A、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牛奶、鸡蛋、胡萝卜、韭菜、菠菜、西红柿、豆类、新鲜水果、果仁、花生及瓜子等。干眼症与眼表炎症相关,涉及多种因子PGE2,IL-1,LTB4,人体必需脂肪酸中包括O3FA/O6FA两种,这两种炎症因子可以抑制炎症因子合成和释放作用,Ω-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鱼类、鳄梨、坚果、瓜子、亚麻籽、豆类等。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即针对眼睛干涩等局部症状予以人工泪液类的眼药水润滑眼表,缓解疲劳,比如人工泪液海露等等,最好不要含防腐剂的制剂,另外,每晚坚持眼部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或者佩戴湿房镜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总得来说,视频终端设备(VDT)使用是社会所需,但VDT使用时间越长,可能发生眼疲劳和干眼的可能性越高,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越重。
在视频终端干眼症的发病机制中,泪膜不稳定和蒸发过强是根本原因,具体机制包括泪液质量异常、流体动力学不稳定及炎症因子作用等方面。
对待视频终端综合征,最重要的是减少VDT的使用时间,改善工作环境,症状重者应到医院检查调节问题,干眼明显者可以给予人工泪液治疗。
本文是邱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