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技术大显身手----如何抓捕会隐形的杀手“没有肿块的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球有130 多万乳腺癌新发患者,有超过50万患者死于乳腺癌,上海的女性发病率在62.5/10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尽早识别高危结节,使患者得到早期诊疗是临床医生所追寻的目标。然而除了我们能摸得到的肿块,还有一类善于伪装、会隐形的杀手,就是我们超声医生眼里的“非肿块型乳腺癌”。

一般我们熟知的乳腺肿瘤都是表现为肿块型,乳腺外科的小姐姐们一摸就能感受到一个硬硬的块,在我们超声图像中它也是表现为一个有占位效应的肿瘤。非肿块型乳腺癌在临床上也非常常见,约占所有乳腺病变的9.2%,恶性的非肿块乳腺病变多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常常没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往往容易被当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叶增生”。由于缺乏早期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发现的时候病灶已经比较大了,手术创伤也比较大。说了这么多,难道我们就真的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当然不是!
超声技术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开始于1951年,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一个快速通道。不仅仅因为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放射性,短期内可重复性高,且无痛,更重要的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超声对乳腺的诊断经过灰阶、彩超、三维、弹性、穿刺、造影等等各种新技术的洗礼,目前发展已经非常稳定成熟。因此,对于非肿块型的乳腺癌,除了常规的超声诊断方法,可以结合多种新技术综合诊断。目前,我院超声科几种新技术项目均常规开展,常年与乳腺外科、病理科有紧密合作,对非肿块型的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经验丰富。

本文是李伟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