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底疼痛(第一步时出现足跟痛加重。走走路反而好一点,但走久了又开始疼痛)
最近在门诊遇到很多患者脚后跟疼痛。患者主诉为足跟下疼痛,早晨或静止一段时间后的第一步时出现足跟痛加重。疼痛通常会随着活动量的逐渐增加而减轻,但到长时间负重的一天结束时会加重。
典型的疼痛部位位于脚后跟内侧。
根据患者的描述和医师的检查,基本就可以明确为跖筋膜炎(也就是大部分人说的跟骨骨刺)
跑步者的发病率高,这说明至少对于此类人群而言,足底筋膜炎是由反复微小创伤造成的损伤所导致的。以下几条已被提议为此类人群的危险因素:
● 过度训练(尤其是中、长跑突然加量)
● 跑步鞋不合脚
● 在坚硬的表面上跑步(包括某些合成材料跑道)
● 平足(扁平足或踝关节旋前)
● 踝关节背屈受限(如,由于跟腱缩短)
● 高弓足
● 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在坚硬的表面上
● 肥胖
最主要想聊一聊治疗:
第一阶段
1.拉伸腓肠肌和足弓。
2.推荐恰当的鞋和衬垫,足弓处弹性过强的鞋能诱发和加重症状,建议使用即可能觉得舒适的弓状垫。
3.缓解疼痛和炎症,可以使用 NSAIDS,建议按摩足弓和足跟,每天 2 次,每次 5 分钟,方法是用冰冻结冰的水瓶,往返滚于足弓和足跟之间。
第二阶段
如果良好的遵循了拉伸、调整鞋垫、冰敷和运动调整后仍然有跖筋膜炎的症状,我们需要进行以下三种方案
1. 注射治疗:建议无法从事日常生活活动和锻炼的患者使用此方法。理论依据是其能降解退变组织、减轻疼痛和引起恢复反应,风险包括跖筋膜断裂和足底脂肪萎缩。
2. 定制足部矫形器:研究发现定制的足矫形器治理跖筋膜炎有效率高达 91%。
3. 体外冲击波治疗:在病灶部位使用声波治疗,能通过局部充血促进坏死组织再生,并可能通过去神经支配和帮助血管再生(再血管化)抑制疼痛。
第三阶段: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足底筋膜炎患者即使不接受外科手术,其病情也可得到改善。外科手术通常被认为是最后一种治疗手段,仅用于非手术治疗至少 6-12 个月仍无效的患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