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道良 三甲
张道良 主任医师
阜外深圳医院 心血管内科

房颤和糖尿病

1244人已读

糖尿病和房颤关系密切,糖尿病不仅可以增加患者的房颤患病风险,而且增加房颤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糖尿病相关的房颤的发病机制包括:(1)心房结构重塑,主要是心房纤维化和扩张,广泛的心肌纤维化和僵硬可导致舒张功能障碍,心室充盈异常,左房扩张,引发房颤;(2)心房电重塑:糖尿病可能与致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变化相关;(3)电-机械重塑:糖尿病也可能影响心房兴奋-收缩耦联;(4)自主神经重塑: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已知的糖尿病并发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不平衡可能促进房颤的发展;(5)氧化应激和炎症:氧化应激和炎症是糖尿病患者致心律失常性心房重构的关键介质;(6)血糖波动:慢性高血糖是心房重构和房颤发病的另一个关键调节因子,最近的研究表明,血糖波动,而不仅仅是高血糖,与房颤的发生相关。因此,糖尿病治疗不仅要关注血糖水平的降低,还要关注血糖波动。

mmexport1616042326492.jpg

服用不同的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其长期心律失常风险有很大差别,应用二甲双胍者,发生房颤和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风险明显较低。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显示,与单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等)或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的患者相比,单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与单用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的患者相比,单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的发生风险均明显降低。在联合应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的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高于联用其他组合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mmexport1616051495580.jpg



张道良
张道良 主任医师
阜外深圳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