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你走进“试管婴儿”
经常有朋友这样问:“什么人需要做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是怎么做的?小宝宝是怎样成长的?和正常孩子一样吗?......”。笔者根据这些问题,带你走进探索“试管婴儿”之旅......
首先要了解,什么人需要做试管婴儿?
来生殖中心就诊的病人大概可以分为这几类:(1)有正常性生活一年以上,未避孕而未怀孕的夫妇;(2)反复自然流产(胎停)的患者;(3)因某些疾病而未能生育者,如排卵障碍、配子运输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少弱精子症、无精症等。
生殖中心的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监测排卵或促排卵之后指导同房、人工授精(IUI),以及“试管婴儿”技术。
卵泡监测和促排卵就是通过阴道超声观察卵泡的大小,当它长到适当大小的时候,同房受孕就可以啦。如果这时候男方又存在轻度少弱精症,那就要做人工授精了。
人工授精就是用一根很细很长的导管将优选处理后的一定数量的精子注入到子宫腔内,让精子与卵子自由的相遇并结合,完成受精。
如果前面的方法反复尝试后都不能使之受孕的话,就要进行试管婴儿技术了,包括前面提到的第三类病人,也是直接进入试管周期的。
那么什么是“试管婴儿”呢?
“试管婴儿”并非真正在试管里长大的婴儿,而是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目前,试管婴儿技术通常分为三代:第一代即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第二代即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ICSI);第三代即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但是,这可不像电子产品那样一代更比一代好,三代试管婴儿并非技术水平的不同,而是技术方式的不同。
第一代试管婴儿被喻为“媒人介绍,自然完婚”。给妻子使用促排卵药物,使卵巢内多个卵子成熟,在阴道超声的指导下,从卵巢中穿刺取出卵子,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将丈夫的精子优选处理后,放入同一个培养皿中。精子和卵子在皿中结合(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又继续分裂发育成小胚胎(一般小胚胎在培养皿里生活48~120小时)。通过导管将小胚胎在合适的时机送回宫腔内,并给予保胎药物,经过一定时间,若查血化验或超声确诊妊娠,便宣告成功了。
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主要是针对女性不孕研究出来的辅助生殖技术。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少弱精症、免疫性不孕、排卵障碍和原因不明的不孕均可用此法助孕。
第二代试管婴儿被喻为“包办婚姻”。当丈夫精子过少、精子无力、畸形精子过多、精子不活动、精液中找不到精子时,在显微镜下直接把一个最优秀的精子注入到卵细胞内,使其受精并分裂成小胚胎后送回体内。
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主要适用于丈夫严重少(数目少)、弱(精子活动力低)、畸形精子症,不可逆的梗阻性无精子症(如输精管结扎术后复通失败、先天性无输精管、输精管后天由于感染如感染结核导致堵塞等),精子发生障碍(除外遗传所致),精子顶体功能异常,常规IVF体外受精失败,免疫性不孕等患者。
第三代试管婴儿有点“试婚”的味道。在胚胎移植入宫腔前,对胚胎活检进行染色体检查,将有遗传学异常的胚胎淘汰,从而避免有遗传病的婴儿出生。比如我们取出一位妻子的10个卵子,分别让它们在体外与丈夫的精子结合、发育成10个胚胎。当每个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专家们通过分子遗传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判别出没有遗传缺陷的胚胎,择优汰劣,把正常的胚胎送到宫腔去让母亲孕育,确保出生正常的孩子。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主要是针对那些因为有遗传性缺陷而不能生育或不敢生育的人,这是解决她们问题的好办法。
第一、二、三代试管婴儿它们针对的人群不同,成功率并不能说谁高于谁,因此需要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进行第几代试管婴儿。
本文是朱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