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季云瀚 人已读
一、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很多患友有这样的经历,晨起后下地第一步发生即发生后跟部位的剧烈撕扯样疼痛,走几步后疼痛逐渐缓解,甚至完全消失;但是坐久了突然站起来或者长时间行走后,疼痛会再次出现,这种症状就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表现。
足底筋膜炎好发于爱运动的年轻人,40-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体重较大的胖子和长期在硬地面工作的人群。疼痛顽固,时而剧烈,时而消失,休息后也好转不明显,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困扰。
二、足底筋膜炎的发生机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人的足底,足底筋膜是分布于足弓底部的筋膜,人体足弓的功能就像弓(就是射箭的弓),足底筋膜就像弓的弦。“弓弦”的张力保持拱的形状。但每次你走一步,随着你下肢肌肉的牵拉,“弓弦”不断收紧和伸展,把你的身体像箭一样射出去。可当拉伸太硬和太频繁,这根“弦”被激怒了,然后它就会像“弹棉花”一样,“咯嘣”一下弹在你的脚上!这时就发生了困扰大家的跖筋膜炎,俗称足底筋膜炎,又名跟痛症。
三、被妖魔化的背锅侠——骨刺
如图,跟骨骨刺看着就让人觉着疼,所以“骨刺”在大家心目中被妖魔化,成了足跟痛的罪魁祸首。但其实足跟骨刺并不是导致脚底跟疼痛的原因,研究表明,有足跟骨刺的人群中,63%的人是没有任何的疼痛症状。所以,一些缺乏专科知识的医生硬是用骨刺来解释足底筋膜炎的发生,其实并不科学。
足底筋膜炎的正确病因是:跖筋膜活动过多,过度收缩变得紧张,造成跖筋膜有细微的撕裂和发炎(inflammation),变得不舒服,造成了跖底筋膜炎(如图),这时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反而促使跟骨形成骨刺,想要保护过度收缩的而受伤的跖筋膜。所以跟骨骨刺是跖筋膜炎的标志,但,不是原因。
四、发生了足底筋膜炎,不想去医院怎么办
当然是选择自己疗伤啦,下面教给大家几个在家可以进行的治疗方法
1、让脚休息一下:不要过多行走或者站立,放松的把脚放在床上或者沙发上更好。
2、做简单的拉伸:伸展拟的脚趾。
3、脚后跟冷敷:对,不是热敷,而是冷敷,可以有效控制炎症。
4、避免使用热疗:
5、足部瑜伽训练:
1) 椅子瑜伽:没有扶手的椅子,每次15-30秒,3-5组,牵拉脚趾,每天做三次即可,足底筋膜紧张为宜
2) 毛巾瑜伽:用长的浴巾,腰部挺直,露出脚趾,每次牵拉足底维持15-30秒,3-5组,每天做三次即可,以小腿后方肌肉紧张为宜,
3) 扶墙瑜伽:扶墙的手与肩平,身体前倾,后面的腿足跟不能离地,每次20-30秒,3-5组,每天做三次即可,以小腿后方肌肉紧张为宜
五、还是没有效果的话,怎么办
那就不得不去医院了,医生会给你一些治疗方式,帮助你缓解症状,比如用一些口服药,定制鞋垫,使用体外冲击波疗法,使用PRP(富含血小板血浆)注射技术以及微创手术等。
六、预防足底筋膜炎,日常应该注意什么?
1. 日常走路时重心从脚跟前移:增加足跟血液循环,减轻足跟压力;
2. 增加赤足活动(不是赤足跑):在各种地面上赤足以锻炼足部的肌肉和灵活性;
3. 增加脚腕灵活性:推墙动作锻炼脚腕(传统动作);
4. 换鞋:平时鞋的支撑越少越好,鞋底越低越好,脚趾部位越平越好;
5. 加强筋膜组织和腿部肌肉:增加赤足活动部分起到这个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下面的练习(传统动作):
a. 收缩脚(蜷脚趾脚弓):5秒钟,十次一组,做2至三组;
b. 脚趾抓毛巾:50次一组,做2至三组
c. 掂脚尖,再慢慢下落
d. 脚趾走路:一次10至15步,做2至三组;
e. 下蹲练习
6. 按摩:踩网球或足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本文是季云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