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癌的筛查和预防
1. 肾癌高危人群
肾癌是泌尿科常见肿瘤,不同分期患者预后差异较大。欧洲泌尿外科指南显示,I期至IV期肾癌,其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1%、74%、67%、32%;我国的数据与此相近。肾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不易察觉,只能通过影像学检查被发现。肾癌的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为肾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肾癌筛查:
(1)VHL综合征(VHL基因突变)、结节性硬化症(TSC1/2突变)、遗传性乳头状肾癌(MET基因突变)等遗传性肿瘤患者。对于存在肾癌家族史,存在多发肿瘤病史或家族中存在多发肿瘤病史的人群,也推荐积极筛查存在肾癌的可能性。对于年轻,双侧肾癌,合并其它肿瘤的肾癌患者因积极筛查是否存在遗传异常。
(2)终末期肾病患者:这类患者患RCC风险为普通人的5~20倍;
(3)获得性囊性肾病患者:这类患者通常需要长期透析治疗,其患肾癌的风险和透析时间成比例;
(4)肾移植患者:这类患者发生肾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10~100倍,肿瘤可发生在原肾或移植肾。
(5)对于存在肾癌发病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高血压等)的人群,尤其是男性应积极进行肾癌筛查
2. 怎么筛查,查什么
其实,肾癌的筛查非常简单,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则需病理学检查。
(1)尿常规:肾癌患者出现血尿(包括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的几率约为35%,但由于该检测简便易行,且为临床常规检查,因此推荐筛查时一并完善。如尿常规提示血尿,需考虑肾癌的可能。
(2)肾脏超声:为发现早期肾癌最简便易行的检查,适宜人群筛查。常规超声检查对肾脏小肿瘤的检出不如CT敏感,但在1厘米~3厘米的病变中,超声和CT检查鉴别肿物性质的准确率均为80%左右。如果报告单上出现“低回声”、“占位”之类的描述,往往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诊。
(3)泌尿系CT:多数肾癌CT平扫呈低密度,实质期肿瘤密度低于肾实质。CT检查对于肾肿瘤的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高达90%~95%。CT检查往往能够给予较明确的影像学诊断,如“可疑肾癌”、“考虑肾囊肿”之类的字眼,但仍需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病史进行判断。
(4)腹部核磁:对于肾脏患有基础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无法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可行核磁检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增强CT相近。此外,核磁在判断肾癌大血管侵犯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报告解读更为专业,需要患者咨询泌尿科医生。
3. 多久筛查一次合理呢
对于上述高危人群,建议行肾脏超声检查,每6个月或一年一次;如超声提示可疑,可进一步行泌尿系CT或核磁检查明确。
4. 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预防肾癌的发生呢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吸烟者建议戒烟;
(2)肥胖是肾癌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建议控制体重。对于合并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建议积极控制内科疾病。
(3)合理的饮食方式,多吃水果和蔬菜,适量进行体育锻炼。
本文是刘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