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转乾坤,光明未来”——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儿童眼病多学科综合诊疗论坛胜利召开
https://mp.weixin.qq.com/s/0K7h72zat3slF73_ua6dsQ
原创 儿童眼病会通讯组 北医三院眼科中心

今天,万物复苏,春分之际,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儿童眼病多学科综合诊疗论坛于2021年3月20日至21日在首都北京如期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多学科综合诊疗”这一儿童眼病诊疗理念,涵盖了学术论坛、疑难病例讨论、专家连线等多方面内容,结合线上线下两种参会模式,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咖齐聚,内容精彩纷呈!下面小编就根据专题内容逐一与大家分享!
大 会 开 幕
大会由北医三院眼科中心孙岩秀副主任医师全程主持。
首先,北医三院眼科中心主任洪晶教授致辞,感谢兄弟医院各位教授讲者的鼎力支持,也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同仁参与盛会。儿童眼病不同于成人眼病,在病因、解剖异常、治疗方法上都具有其复杂性,尤其需要多学科综合协助,本次论坛将聚焦儿童眼病多个专业方向,希望凭借这个平台,促进专业互通融合,提高小儿眼病治疗的成功率。在春分这个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特殊日子里,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带去光明!
图片
洪晶教授致开幕词

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病专题
首先进行儿童玻璃体视网膜专题时段,马志中教授、窦宏亮教授、陈慧瑾副主任医师担任主持,主持人介绍了儿童视网膜病的复杂性及难点,引出后续四场精彩的讲演。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志中教授带来儿童眼球解剖特点与手术技巧的专题报告。针对儿童眼病具有病情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合并多种异常等特点,为更多儿童复杂眼病患者提供诊疗思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赵培泉教授带来小儿黄斑裂孔病因及治疗的专题报告,结合自身儿童黄斑裂孔治疗的经验,分析病因、精细操作、探讨预后,为儿童黄斑裂孔治疗带来光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冯学峰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了关于视网膜皱襞的前世今生,逐步引入了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FEVR的发病原因、典型临床表现、临床分期、鉴别诊断与目前的治疗手段。最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底外科主任王常观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了儿童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分析、诊断与治疗。
在讨论时间里,三位主持积极引导,从儿童视网膜病合并青光眼的诊疗、外伤性黄斑裂孔自我闭合等问题出发,进行深入探讨,马志中教授、赵培泉教授等讲者,结合自身的临床和研究经验,分享了自己的见解,生动有趣的讲解获得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儿童青光眼专题
第二个时段是儿童青光眼专题,由张纯教授、吴玲玲教授、洪颖副教授担任主持,主持人介绍了儿童青光眼诊疗的特点和关键难题,引出了后续五场精彩的展示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儿童青光眼的临床管理,提倡对患儿进行全方面的关注,且注重儿童术后的视觉评估及管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王怀洲教授介绍了儿童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经验,分享的MAT和GATT手术可作为儿童青光眼手术治疗的首选之一,为国内此类手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吴玲玲教授为我们讲述的是婴幼儿青光眼诊治的挑战,对婴幼儿青光眼患者常用的几种手术方式依次进行了视频讲解,同时着重阐述了房角镜直视下抗青手术的操作技巧及优势,为患儿的未来争取更多光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颖副教授分享了儿童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行Schlemm管扩张术的心得体会,证实了Schlemm管扩张术术后短期安全、有效,病理分析结果也为探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范翔副主任医师讲解的是儿童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抗青药物在儿童治疗的安全性良好,在应用时应注意避免全身副作用,尽量减少点药次数,谨慎选择抗青药物合剂。

在后续的讨论阶段,三位主持引出了大家对儿童青光眼诊疗方式、手术时机的热烈讨论,吴玲玲教授、王怀洲教授等讲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场的气氛十分活跃。
儿童角膜病与白内障专题
接下来进行的是儿童角膜病和白内障专题,主持人洪晶教授、齐虹教授、陈跃国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儿童角膜病和白内障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引出了后面来自各地讲者们精彩的分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晶教授讲解多学科诊疗(MDT)在儿童眼病诊治中的作用,不仅通过“一站式预约就诊模式”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提升了儿童眼病的专业水平,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能为儿童眼病患儿的未来多创造一分希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潘志强教授讲授了儿童角膜移植术后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潘教授分享了婴幼儿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浑浊与术后的并发症的关系,并详细介绍了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处理策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讲解了儿童眼病诊疗程序和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儿童眼科诊疗队伍,多学科相互配合作,配备专门仪器设备,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医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肖格格副主任医师总结了儿童角膜病手术治疗的选择,提出手术原则应以最小的手术损伤、最大的获益为标准,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岩秀副主任医师讲解了儿童白内障手术时机与手术技巧,提出应熟悉掌握小儿眼球结构发育特点,掌握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特点及处理原则,正确评估和把握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钰主任医师演讲的主题是儿童近视防控治疗策略,为大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近视防控的主要方法,并呼吁卫生、教育和家庭共同努力达到良好控制效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君护士长为在座各位带来了眼科里的儿童病房服务护理措施,多种手段出发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治愈孩子的身体、心灵,抚平家庭创伤,为患儿们带去回归正常社会的自信。

在最后的讨论时间里,大家又对儿童眼病诊疗过程中麻醉相关问题,婴儿角膜移植术后内皮丢失率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洪晶教授也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解答,加深了大家对儿童眼病诊疗的了解。
儿童眼眶病、斜弱视与小儿特检
接下来进行的是儿童眼眶病、斜弱视与小儿特检专题,主持人田彦杰主任医师、布娟主任医师和杨丽萍副研究员都在相应的领域有杰出的成就,他们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向我们展现相应领域大致进展的同时,也激发了各位学者对接下来几位专家精彩讲解的期待。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的范先群教授详细地为大家讲授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临床及TNM分期,诊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及预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张伟教授介绍了形觉剥夺性弱视研究的临床进展,提出应坚持“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并针对性地探索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杨文利主任技师介绍了儿童白瞳症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经验,眼科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患儿无痛苦、可反复多次观察等特点,能为儿童白瞳症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布娟主任医师讲解了后巩膜加固术在儿童高度近视中的应用,分析了后巩膜加固术对屈光度及眼轴的影响,并探索了改良微创后巩膜加固术后联合弱视训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周吉超副主任医师以看图说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儿童眶蜂窝织炎与成人发病的差异,重点解释了病因、解剖,临床特点的差异,构建多学科协作个性化治疗方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杨丽萍副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基因诊断在儿童遗传性眼病诊断中的价值,强调了基因检测在遗传性眼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并提醒大家关注除眼科以外的其他全身系统的异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王欣副主任技师介绍了影像学检查在儿童眼病诊治中的应用,着重探讨了角膜混浊无法进行其他检查的情况下,利用好UBM给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的思考。

在讲解时间里,几位专家从不同层次对儿童眼眶病、斜弱视和小儿特检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讨论时间里,三位主持人也结合自己的临床和科研经验,积极带动大家讨论和思考。意义深刻的选题、丰富生动的举例、全面精确的总结,令每个人都收获颇丰。
儿童疑难眼病病例讨论
大会进入第二天的日程,在病理分析讨论阶段,由青年医师主导分享疑难病例。首先进行眼前节疾病时段,由洪晶教授、李朝辉教授、李莉教授担任主持。主持人介绍了儿童眼前节疾病的特殊性后引出了三个精彩的病例分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董栩然主治医师报告一例先天性眼前节异常的3月龄患儿,为我们介绍了因胎儿染色体基因倒位而发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在场专家也在判断患儿视功能和手术选择两方面的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彭荣梅副主任医师讲解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1岁9个月的患儿出现右眼继发性青光眼的案例进行讨论。北京儿童医院蔺琪副主任医师分享一例复杂的Steve-Johnson综合征患儿,并分享了Steve-Johnson综合征诊断思路和不同专业医师的治疗方式。与会嘉宾也针对Steve-Johnson的主要病因和临床症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随着三个前节病例分享的结束,由李冬梅教授、王常观主任医师、梁建宏教授担任主持的下半场病例分享随即展开,此部分则着眼于眼后节及眼眶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雪梅医生从一例经眼底激光治疗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患儿病例出发,为我们介绍了眼底病患儿行眼底激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对应的处理方式。到场专家对儿童FEVR治疗方案和时机的选择,如何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了讨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袁博伟医生介绍了一例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眶内囊肿的患儿,层层深入的介绍了患者的诊治经历。现场专家对该患儿是否需要手术摘除囊肿乃至眼球、手术时机及是否需要填充人工材料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彭婕医生通过一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玻璃体手术病例出发,分析了术中出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处理和转归,在场专家就术中使用黏弹剂的利弊、是否需行预防性激光治疗进行了重点讨论。
在讨论时间里,主持人积极邀请各专业专家从自身专业见解来给与建议和指导。与会嘉宾也提供了自己的患者案例,结合自身的临床和研究经验,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大 会 闭 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洪晶教授进行闭幕式总结发言,洪教授再次感谢过去两天各位讲者的辛勤付出,为大会奉献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同时也感谢两天来坚持参会的各位医生同仁,期待大家将所学所感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更多疑难眼病患儿带来希望。最后,洪晶教授分享了自己参会两天的收获,儿童眼病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是成人眼病所不能比拟的,儿童眼病绝不是成人眼病的缩小版,在疾病诊断与治疗设计、术后规律随访、并发症处理方面尤其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协助。在本次会议中,洪晶教授也感受到了多个学科在不同疾病诊治思维中碰撞出的火花。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将继续发挥自己多学科的优势,为更多复杂疑难眼病患儿提供帮助!
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各地的眼科同仁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问题和临床见解。不仅会议现场座无虚席,线上人气也很足,截止到会议结束时,在线观看率达到2万多人次。
文:儿童眼病会通讯组
编辑:眼科宣传组
更多相关图片,请前往原文链接阅览
https://mp.weixin.qq.com/s/0K7h72zat3slF73_ua6dsQ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