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森曼格综合征
概述
艾森曼格综合征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并发症之一。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是心脏内的房间隔、室间隔等处存在缺损。缺损会造成血液分流,本该泵入身体的血液再次流入肺脏,造成肺血流增多。过多的血流引起肺血管硬化甚至狭窄等不可逆的损伤,并引起肺动脉内的压力逐渐增高。
当肺动脉内血流压力逐渐升高,使得缺损处的血流方向改变,这时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心脏回收的非氧和血经过缺损处流入左心并直接泵入全身各处。这部分血由于没有通过肺脏进行氧和,使得全身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供。艾森曼格综合征严重时危及生命,需要小心监测病情进展情况。药物可以改善症状和预后。
症状
艾森曼格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包括以下:皮肤颜色青紫或灰暗,称为紫绀;末节手指或脚趾增生,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易疲劳,活动后气促;静息状态气短;胸部疼痛、压迫感;心跳过速或有不齐,心慌,称为心悸;晕厥;咳嗽时带血,称为咯血;头晕;手指或脚趾麻木或刺痛;头痛;腹壁静脉曲张膨出。
什么时候看医生
如果您表现出艾森曼格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记得到医院排查。即便没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史,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提示你可能有需要治疗的心脏疾患。
原因
艾森曼格综合征多由心脏内的缺损引起,为了理解艾森曼格综合征对心肺的影响,需要先了解心脏工作机制。心脏主要由四个空腔组成,上部的两个腔为心房,负责回收血液;下部的两个腔为心室,负责泵血。心脏中四个瓣膜交替开关,起到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流方向保持单向。每个瓣膜由两到三个坚韧的结缔组织瓣叶构成,瓣膜关闭时阻止血液从下一个腔返流回先前的腔。
全身各处的低氧血回收入右心房,然后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右心室将这些低氧血经肺动脉瓣泵入肺动脉到达肺脏进行氧和。肺脏内高氧血回收入左心房,通过二尖瓣进入左心室,左心室将这些高氧血通过主动脉瓣泵入主动脉流向全身各处。
艾森曼格综合征如何发生
大多数艾森曼格综合征由心脏缺损或分流造成的血液分流引起,造成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括:
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的室间隔上存在缺损是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
房间隔缺损:左右心房之间的房间隔上可能存在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必是指将血液引入肺脏的肺动脉和将血液引入全身各处的主动脉这两大动脉之间的异常血管交通。
房室间隔缺损:在两心房、两心室这四个心腔中心处存在较大的缺损引起血液混合,常伴有瓣膜功能异常
对于这些先天性心脏病,增加的肺内血流引起肺动脉内压力增高。长此以往,增加的肺动脉压损伤肺小血管。
艾森曼格综合征发生时,分流方向变为从右心系统流向左心系统,使右心内的非氧和血流入左心与氧和血混合流入全身各处。全身动脉的血液氧含量下降造成紫绀,同时红细胞数量会代偿性增加以应对全身组织器官缺氧。
艾森曼格综合征有时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漏诊等原因没有及时治疗缺损或分流引起肺血管的不可逆损伤。如果您或您的孩子确诊了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尽早治疗,通过手术等方式纠正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会增加胎儿患病率,包括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可能性。如果您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艾森曼格综合征,请医生为您的其他家庭成员检查是否有心脏疾病。
并发症
艾森曼格综合征的以下并发症需要规律的监测和治疗:
低氧血症(紫绀):分流方向改变造成全身组织、器官缺氧,造成活动耐量下降同时皮肤颜色青紫或灰暗。
血红细胞增多:由于机体缺氧,肾脏代偿性释放激素增加红细胞数。红细胞起到携氧作用,可部分改善缺氧。
心律失常:心脏的变大增厚和缺氧可能引起心脏节律异常,即心律失常。有些类型的心律失常易引起血栓形成,血栓堵塞小血管处造成中风、心肌梗塞或肺动脉栓塞等。
心跳骤停:如果艾森曼格综合征引起心律失常,有时会出现心跳骤停。心跳呼吸骤停会失去意识,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数分钟内死亡。心脏手术围术期也可能因麻醉等原因血压波动造成心跳骤停。
心力衰竭:心脏内压力增高引起心肌变薄,泵血功能下降,最终引起心力衰竭。
咯血:艾森曼格综合征引起肺血管内压力增高会造成肺和气道出血,造成咯血并进一步降低血氧含量,严重时危及生命。出血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位置。
中风:心脏内的血栓流入脑血管可能造成中风。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增多会增加血栓和中风风险。
肾病:低血氧会引起肾脏疾病,同时易诱发痛风。
怀孕风险: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女性不可怀孕,因为风险过高,可能同时危及妈妈和胎儿的生命。
艾森曼格综合征严重时危及生命,预后取决于心脏原发病和其他情况。有效治疗、控制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有时寿命可达60岁甚至更高。
本文是范祥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