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癣菌疹
癣菌疹是皮肤癣菌感染灶出现明显炎症时,远隔病灶部位皮肤发生的多形性炎性皮损,是机体对真菌或真菌代谢产物的一种过敏反应。因原发真菌感染灶释放出真菌抗原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远离原发病灶处的皮肤出现过敏反应。在抗真菌治疗前后均可发生癣菌疹,与原发癣病局部的炎症反应程度相关,局部炎症反应越重越可能发生。
【诊断】
1. 症状(体征):
(1)急性播散型:主要分布在躯干,呈针尖大的红色丘疹或苔藓样丘疹,常形成环状鳞屑性斑片,在原发损害部位可出现小水疱,此型多见于体癣和头癣患者,可伴有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脾大及白细胞增多。
(2)湿疹样型:主要见于足癣患者,最常见汗疱疹样皮疹,对称性地在手掌、指侧等处出现集簇样小水疱,疱液清亮,周围无红晕,剧痒,有时甚至有压痛,数日后水疱干涸形成点状脱屑,局部查不到真菌。
(3)其他类型:包括毛囊炎、脓疱疮、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等损害,且不只局限于手掌及指侧。

图1:癣菌疹
(表现为:足癣感染后炎症加重,7天后手背发生水疱)

图2:癣菌疹
(表现为:同一病人,手背皮损,水疱壁厚,疱液清,周围无红晕)
2. 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有炎症剧烈的原发真菌病灶、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确诊。必要时可行癣菌素皮试,急性期呈阳性反应。
3. 鉴别诊断:
应与药疹、汗疱疹、结节性红斑、离心性环状红斑、丹毒、荨麻疹等鉴别。
【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在癣菌疹反应剧烈时,则应先用较温和的治疗方法,局部湿敷或外用炉甘石洗剂。可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灰黄霉素等内服。同时内服抗组胺药物和抗炎药。癣菌疹皮损处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有发热、厌食、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时,还可适当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