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白癜风的白斑
门诊中经常有因身上长白斑前来就诊,可以看出宝妈们心情很是焦急,因为最怕白斑是白癜风。虽然儿童白癜风越来越常见,但是,也不必因身上出现白斑而过度担心,因为不是所有的白斑都是白癜风。
1. 无色素痣
白斑在出生时即有或出生后不久出现,为色素减少而非完全脱失,故典型皮损的白斑偏米色,边缘不规则,可成锯齿状或花边状,周边无色素沉着。皮损随年龄成比例增大,但相对大小及形状终生不变。由于此病不影响身体健康及发育,可不予治疗。

2. 贫血痣
贫血痣是一种血管组织发育缺陷,表现为单个或多发,大小不一的苍白斑,出生后或不久发生,好发于躯干,以后很少继续扩大。用手稍用力摩擦患处,可看到白斑本身不发红,周围皮肤却发红充血,而白斑显的更明显。贫血痣和贫血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影响健康,目前没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

3. 白色糠疹
是一种好发于儿童面部的浅表性鳞屑性色素减退斑,最常见于3-16岁,无性别差异。本病原因不明,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可诱发本病。临床多见于面部,也可发生在上臂、颈、肩等处,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色素减退斑,大小不等,境界略清楚,上有少许糠状鳞屑,无自觉症状。

4. 炎症后白斑病
是指发炎部位皮肤的继发性色素减少,是一种后天获得性色素减少症,见于多种炎症性皮肤病,如湿疹、脂溢性皮炎等。典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色素减退,在深肤色人群相对更为明显。部分炎症性损伤停止后,色素减退往往无需干预即可在数周至数月内消退。

5. 离心性后天性白斑
又称晕痣,通常是围绕色素痣的局限性色素减退。好发于躯干部,是以斑点状色痣为中心的圆形、椭圆形色素减退斑。晕痣一般无需治疗,晕痣中央若以冷冻、激光或手术除掉,则有白晕扩大及继发白癜风的倾向。晕痣伴白癜风时,应按白癜风进行治疗。

6. 伊藤色素减少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在出生后1年内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皮肤表现为面、躯干及四肢呈奇特的线状或涡轮状脱色斑,单侧或双侧分布,无自觉症状。除有皮肤表现外,部分可伴有神经系统改变。本病皮肤表现可自行消退,一般不需治疗,伴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儿很难准确判断预后。

7. 马歇尔-怀特综合征
白斑多见于四肢、手掌和足背,多对称性分布,亦可单侧肢体发病。为直径1-2cm类圆形淡白色斑,境界清楚,密集分布,但不融合,白斑周围皮肤正常。部分患者伴有心动过速和失眠,当发病肢体下垂一段时间后淡白色斑更加明显,上举肢体后白斑逐渐变淡或消退。

8. 老年性白斑
老年性白斑其实不算是一种病态,是老年退化的一种表现。身体除可见的点状白斑以外,还可见老年疣、老年性血管瘤等皮肤老年化表现。白斑多见于躯干、四肢,面部一般不受累。白斑界限分明,米粒至豆粒大小,形状规则,呈圆形,数目不定,仔细观察白斑处皮肤稍凹陷于正常皮肤。

本文是余丽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