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智平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普外科
胃黏膜血清学活检
1358人已读
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是通过检测胃黏膜细胞分泌的酶类、激素、黏液、胃酸、感染性反应因子等物质综合评估全胃黏膜的功能状态、感染情况、病变部位。
目前,胃黏膜“血清学活检”主要有反映胃底黏膜分泌功能状态的PGⅠ、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IF)及其抗体(IFAb);反映全胃黏膜分泌功能状态的PGⅡ、PGⅠ/PGⅡ比值、黏蛋白;反映胃窦部黏膜分泌功能与胃生理负反馈调控变化的胃泌素(Gastrin);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及其抗体,HP病毒抗体是反映胃黏膜外源性感染的指标。目前主要受广大学者关注的指标是PGⅠ、PGⅡ、胃泌素17(G17)、H.pylori。芬兰学者Sipponen首创四位一体联合检测血清PGⅠ、PGⅡ、G17和H.pylori-IgG来全面评估胃的功能状态并进行胃癌与癌前病变的筛查,日本、韩国运用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方法已经在筛查早期胃癌取得了一定效果。胃黏膜“血清学活检”作为一种快速、简单、有效、依从性好的早期胃癌筛查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选用简单、方便、经济、实效具有良好依从性的胃黏膜“血清学活检”筛查早期胃癌,再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采用精准的染色胃镜检查,能够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染色内镜序贯筛查方法容易被高危人群接受,能让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在高危人群中,具备良好的社会经济学价值。
本文是董智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