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应征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骨转移还需要治疗吗

发表者:吉应征 人已读

一.骨转移的症状与危害

1.疼痛


局部疼痛是大多数骨转移癌患者的首发症状。根据转移部位的不同,相应的症状也不同。如果是四肢部位的转移,通常会表现为肢体的局限性疼痛,容易与运动损伤导致的疼痛相混淆;转移到脊柱时,会导致颈肩部或腰背部的疼痛,此时容易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之类的退变性疾病相混淆;转移到肋骨时,则引起胸壁固定部位的疼痛与压痛,又容易与肋软骨炎等疾病相混淆。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肿瘤导致的疼痛常常因误判而延误治疗。其实,肿瘤导致的疼痛是有一些特异性的表现的。例如夜间痛,部分患者会表现为在睡梦中痛醒。还有部分脊柱转移的患者会出现躯体姿势改变时疼痛加重,例如翻身、起床过程中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总之,有肿瘤病史,并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早前往医院检查。




2.病理性骨折


恶性肿瘤骨转移所造成的骨的改变通常可以分为溶骨性改变、成骨性改变以及混合型。但是,溶骨性改变是最常见的,而且相当多的成骨性改变最终会演变为溶骨性改变。一旦出现溶骨性改变,早期表现为疼痛,而一旦肿瘤的破坏骨骼所能承受的极限,骨折也就来了,伴随的是剧烈的疼痛和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与外伤性骨折所带来的危害是完全不同的。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通常会造成较大的骨缺损,外伤性骨折常用的手法复位、外固定等技术通常对于病理性骨折是无济于事的,手术常常难以避免。即使进行手术治疗,常规的植骨也难以让骨折断端愈合,常常要用到假体置换,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肿瘤骨破坏的早期处理对于预防病理性骨折是极为关键的。




3.高钙血症


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造成溶骨性破坏,会将骨骼中的钙释放出来,造成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大于2.75mmol/L。高钙血症不仅会在检查单中表现,也有可能引起厌食、恶心、乏力、肌肉疲劳等症状。




4.神经压迫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见部位之一。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骨,不仅有支撑躯干的功能,而且其形成的坚硬的骨性管道保护着脆弱的脊髓和脊神经。因此,肿瘤发生脊柱转移后容易引起神经压迫症状。脊神经压迫产生的症状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压迫相似,多表现为相应肢体的放射痛、感觉麻木、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脊髓作为中枢神经,一旦出现压迫,则表现为相应损伤节段下方的躯干及肢体的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甚至瘫痪。患者一旦出现瘫痪,相关的并发症就接踵而至了,例如压疮、坠积性肺炎、膀胱炎、下肢静脉血栓等,相当多的患者最终是由于瘫痪后的并发症而走掉的。除了生理上带来的痛苦外,患者一旦出现瘫痪,就基本丧失了自理能力、连走出家门晒晒太阳、甚至控制大小便都成为奢望,同时也为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幸的是,恶性肿瘤脊柱转移带来的脊髓损伤通常是进展相对较为缓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脊髓会有调整和耐受的过程,不少患者在MRI诊断中发现有脊髓压迫时,并未出现相应的明显症状,如果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合理的干预手段,可以避免部分患者最终出现瘫痪。但是,患者一旦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大小便难解,就说明脊髓压迫已经比较严重,如果近期不进行及时处理,则会出现不可逆的瘫痪。


三. 骨转移的治疗手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对于骨转移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部位、不同分期、不同症状,都有不同的治疗策略。




1.原发病灶治疗


针对原发病灶的治疗始终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的基础,通过综合治疗的手段降低原发病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减轻肿瘤负荷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转移病灶不断出现的窘境。




2.抑制骨溶解治疗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无论是否有症状,一旦影像学证实存在肿瘤骨转移,那么抑制骨溶解的药物就必须抓紧时间使用了。目前抑制骨溶解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包括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因卡膦酸等药物,另外一类是2018年入选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的狄诺塞麦。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对骨骼的破坏,延长骨转移病灶发生症状(骨相关事件)的时间,对于部分患者还会减轻骨转移导致的疼痛。




3.外科治疗


对于已经或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脊柱不稳、脊髓压迫的患者以及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症状的患者,就必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了。外科治疗无疑是缓解症状、解除神经压迫、恢复骨骼稳定、减轻肿瘤负荷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对于肿瘤孤立性转移的患者,采取根治性的手术治疗,将转移灶完整切除甚至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除此之外,外科手术对于进一步诊断和指导下一步治疗也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恶性肿瘤在人体内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让肿瘤细胞对之前的化疗以及靶向治疗产生耐药和抵抗。而外科医生可以获取到足量的最新的肿瘤组织,通过进一步病理学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手段,为之后的治疗提供方向和依据。以往,大家都会担心手术本身对患者身体的打击,现在,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微创化成为脊柱转移性肿瘤手术的发展趋势,经皮穿刺活检、经皮椎体成形、经皮内固定、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分离手术等技术和术式都是骨肿瘤外科医生的武器。外科医生会在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的前提下,采取最适合的手术方案。




4.外照射治疗


近些年,放疗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往一些传统认识上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类型,在SBRT、SRS等放疗技术出现后,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无病理性骨折的疼痛缓解效果较好。




5.内照射治疗


对于广泛骨转移并引起多发疼痛的患者,以往除了镇痛药物,医生就束手无策了。目前,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进行内照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较为常用的锶-89,对肿瘤骨转移产生的广泛性骨痛效果良好,并且能够维持数月到半年的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6.放射性粒子植入


顾名思义,这一治疗方式就是将带有放射性的粒子植入到转移灶周围,持续的发出射线,杀伤肿瘤,也是目前经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四. 骨转移患者生活中有什么治疗手段

首先,要想战胜敌人,就要了解敌人,我们也要做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对于骨转移的发生不必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但是,仍然要重视自身平时发生的一些变化,对于一些早期的症状要及时发现,及时检查,及时处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骨转移患者一般处于癌症晚期,身体消耗大,要保证足够的饮食营养摄入,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比如肉类、蛋类、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由于患者行动不便长期卧床,要多吃菠菜、胡萝卜等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对于在使用双磷酸盐或狄诺塞麦的患者,适量补钙、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都有助于促进骨质的重构,补充骨钙的流失。


发生骨转移后,如果骨质破坏比较明显,即将或已经发生病理性骨折,则必须避免剧烈活动、长时间持重,必要时应用外固定支具进行制动。


正确的对待疼痛,遵医嘱服用镇痛药物,减少心理压力和负担,保持抗癌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