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少人以为得了萎缩性胃炎,胃体积缩小了,饭吃不下了。实际上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粘膜变薄为特征的慢性胃炎,不是胃体积缩小。在胃镜下观察,胃粘膜从均匀的粉红色变成粗糙、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血管暴露,还会有粘膜糜烂。按萎缩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粘膜活检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现为粘膜上皮萎缩,腺体缩小和减少。经常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甚至出现上皮内瘤变(即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按程度分为轻中重。重度往往意味着早期癌变。
大家非常担心肠腺化生与胃癌的关系。看到肠腺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的字样就焦虑万分。确实,肠腺化生和上皮内瘤变与萎缩性胃炎一起称为癌前病变。但是经过适当治疗有可能逆转,并不必然发展成胃癌。肠腺化生用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可以区分为大肠性和小肠性,不完全大肠性肠腺化生危险性比较大。上皮内瘤变轻度还有可能逆转,中度以上就要特别小心。尤其是重度瘤变,需要与早其胃癌鉴别,防止误诊。
那么怎么会得上萎缩性胃炎呢?有这样几个常见原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引起胃粘膜炎症,长此以往,导致癌变。
2自身免疫性因素。这种病人存在抗壁细胞抗体等对胃粘膜攻击。
3胆汁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屏障。
4外来胃粘膜损伤因素如酗酒,强辣,高盐,粗糙的食物,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
得了萎缩性胃炎会有什么症状呢?没有特殊症状。这个正是可怕之处。有的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胃隐痛,嗳气。都没有特征性,与普通浅表性胃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病变在悄悄进展。
萎缩性胃炎病人最关心的有两件事。一是这个病能不能治愈。二是怎么知道有没有癌变。
能不能治愈?从经验看,有可能。进行适当的有效治疗,我们观察到不少人萎缩程度减轻,肠腺化生也可以消失。甚至轻度上皮内瘤变也可能逆转。治疗效果与年龄、得病时间长短、治疗的顺从性关系密切。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需要丰富的经验。近来广泛应用胃镜下粘膜染色和放大胃镜,对于早期发现癌变很有帮助。此外,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治对防止癌变的作用非常显著。对于重度上皮内瘤变进行胃镜下粘膜切除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萎缩性胃炎每年随访一次胃镜很重要。有上皮内瘤变的,轻度的,治疗后三个月胃镜随访可以判断发展趋向,及时处理。胃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必需及时摘除。
目前体检时测定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等没有决定性意义。
本文是李继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