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春季养生,莫急着脱衣,适当“春捂”有益健康

发表者:张晓明 人已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我国一条古老的保健防病的卫生谚语,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传承了几千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中国在地球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养生法则

唐朝贺知章就有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非常好的描绘了春暖万物复苏却又春风料峭寒冷的状态。

可见,春天是个气候变化大温差也很大的季节。春季养生是四季养生的开始,春天养生很重要。

为什么要“春捂”

春捂.jpeg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春季,气温刚转暖,时常急升骤降,天气忽冷忽热,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会冷起来,变化非常大。而是恒温动物,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摄氏3637℃左右忽冷忽热的气候给肌体调节增加了困难人体的血管不断收缩扩张,很不稳定加之冬季闭合的汗腺早春逐渐放开春寒就更易侵入人体使人致病强调“春捂”正是为了使人在体内产生热量下降后免遭春寒侵袭

人的体温恒定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另一方面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衣服增减不当,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入春,乍暖还寒,从冷转热,变化大。这个变化会刺激人体植物神经系统,使一些体质较差的人,体内功能发生紊乱,调节失控,出现不平衡,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被某些病菌、病毒攻破"防线"而疾病缠身。所以有必要“春捂”。

春捂2.jpg

所谓“春捂”,就是在春天这个“非常”时期,即便气温刚转暖,也不要过早脱掉棉衣,要适当捂一捂预防春寒病,适当多捂一段时间,中医学讲风为百病之长,春季多“风病”。老弱者早晚外出,特别是大风降温之时更应注意保暖。

二八月乱穿衣3.jpg

中国早有"二八月乱穿衣"的说法说的就是在农历二月和八月的时候,人们的衣装打扮喜欢"混乱搭配"的现象。你看大街上人群中:有穿棉衣的,有穿短袖的,有穿冬靴的,有穿裙子的......像不像季节代表们在开会!忽冷忽热的春季里无论是早春还是清明前后,气温变化都是,人们的衣着变化更快。前几天还有人穿裙子呢?今天下雨她又穿上羽绒服了。其实,每逢换季时都这样,咋暖呢,就已有许多时尚女子,纷纷“蜕”去了厚重的冬衣,穿上了绚丽的,一些年轻小伙子还拽起了T恤短袖,有的甚至还换上了凉(拖)鞋。而天气突转凉的时候,他们又不太愿意把刚压箱底的棉衣再拿出来重新换上。

中医养生来讲,春季衣着应慢慢过渡,衣服减得过早或过快对身体健康都是有害无益"乱穿衣"的族群中,一些都是跟着身体感觉走,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就会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俗话说“四月八,冻死鸭”。《老子恒言》记载:春冻未消,上身衣服略减无妨,但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宁可穿得暖和一点。尤其是老人,古人《摄生消息论》说:“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即老人的棉衣不要太早脱掉,准备几件夹衣根据天气随时增减。春天气候变化大,忽冷忽热,脱衣过多就不能适应,所以还是有必要捂着点。

那么“春捂”该怎么捂呢?

春捂秋冻5.jpg

首先,头颈捂一捂上身全暖和春捂时第一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头颈,这样可避免因头颈受风寒带来的不适,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气管炎等。外出时可戴帽子或系一条围巾,不宜过早穿低领或V字领上衣。

其次,手腕捂一捂心脏好舒服春捂时第二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手腕,因为手腕上有我们心经对应的神门穴,按照中医理论来说,我们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停留。如果元气循环得顺畅,身体就好。所以说让神门穴保暖就能让我们的心脏更加健康。

七分袖与九分袖的衣服这个时期最好不要穿,尤其是老人,外出活动时尽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达到拇指根部的长袖毛衣,或是戴上一副筒儿稍长点的手套。

再者,腰腹捂一捂下肢不麻木第三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腰腹,因为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我们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

最后,小腿捂一捂脑袋不痛苦最后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我们的小腿,尤其是小腿外侧,这里也是保护阳气的地方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出现头痛等症状,正如老话所讲“寒从脚起”专家介绍,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所以“春捂”穿衣宜下厚上薄。

另外,背心、双脚膝盖更不能刻意暴露于较冷的环境中。

二八月乱穿衣3.jpg

有关医生介绍,近些年,发生膝关节病变的病例越来越多,而且以女性为主许多女性因有冬季爱穿裙子、春季过早换春装的习惯,特别是脚下露出脚面的"瓢鞋",更是寒气侵入体内的主要途径,而受凉是关节病等病症的主要诱发因素。因为通常人体的下半部血液循环要比上半部差,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也就是"寒自脚下生"。如果春季不注意保暖,天一热就急忙减衣服,稍不注意就会着凉感冒发烧,甚至还会在上了年纪之后出现膝关节疼痛,逐渐发展为膝关节骨质增生,重者还会出现膝关节积水、肿胀以及伸不直等病症。

医生特别提醒年轻女性,早春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又常有冷空气侵袭,因此,一定不要过早减少衣服,更不要早早穿上凉鞋"秀"玉足,多"捂"几天有益健康。

也要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昼夜温差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平时注意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小时未雨绸缪。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许多疾病发病高峰与冷空气的到来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应在气象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小时增加衣服。

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左右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减少衣服,结束春捂。

“春捂”配合科学锻炼

锻炼身体.jpg

冬去春来,很多女性在准备换春装的时候会发现被棉衣捂藏了一个冬天的身体胖了很多,肥硕的穿不出线条来,这时候会优先想到运动健身,跑去健身房或者瑜伽馆开始锻炼身体。于是每每这个季节健身房就会爆满,有些人偶尔健身,纯粹是为了减肥,甚至有些人会因为急于减肥而运动过度。其实无论春夏秋冬,锻炼身体贵在坚持。

春为四季之首柳丝吐绿,春花萌芽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此时建议大家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利于出行的天气,郊外旅游踏青,让自己和家人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春天是外锻炼的大好时机,春机盎然的,走向户外伸展四肢,让自己更多沐浴春光,吸收天地之精华,能更好的使肌体得到锻炼,有利于精血化津气充实人体的组织器官。当然外出锻炼,更要注意保暖。

居家的时候居室勤通风,能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预防疾病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春捂”搭配合理饮食

多吃健脾壮阳食物

中医认为:“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人们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尤忌油腻、生冷。温食有利于护阳,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还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但也不宜过食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至于寒凉、油腻、粘滞之品易伤脾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春季进补,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韭菜.jpg
清明前后,不妨喝些菊花茶。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血压等作用。但菊花茶不能久服,疏泄太过,反倒伤肝,因此要适量饮用。
春季正值肝阳上升时节,不宜食用“发”的食物(如竹笋、鸡肉等)。清明时节养生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荠菜、菠菜、银耳都是不错的选择。


本文是张晓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