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腰痛、下肢麻痛,警惕腰椎退变侧弯找上门!
专家简介:陈宇,医学博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以脊柱退变、创伤、畸形、肿瘤等疾病治疗为特色,尤其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滑脱、椎管狭窄症、脊柱韧带骨化病、复杂脊柱骨折脱位、脊柱侧弯畸形、脊柱结核炎症、椎管内外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陈大爷,61岁,2年前开始感觉腰部沉重、疼痛,伴双下肢麻痛,经中医理疗、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症状仍反复发作。2个月前症状进行性加重,行走障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慕名前往上海长征医院找到陈宇教授就诊。
入院体检,患者间歇性跛行,腰背棘突及棘突间叩击痛明显,双下肢肌力下降。影像学检查: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右侧凸,Cobb角为26.7°,腰椎管狭窄,L4/5、L5/S1椎间盘突出。
陈宇教授详细分析病情,认为该患者腰椎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腰4/5、腰5/骶1存在腰椎椎间盘突出伴有椎管狭窄,是导致患者下肢疼痛麻木、间隙性跛行的原因;二是术前X线检查发现患者同时存在腰椎退变性侧弯,这正是患者腰背部沉重、疼痛的原因。因此手术方案的制定需要是考虑这两方面的致病因素,手术对腰4/5、腰5/骶进行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同时对腰椎侧弯进行矫形固定。考虑到患者腰椎侧弯相对处于早期,侧弯的柔韧度较好,因此手术仅需要进行短节段固定即可获得较好的矫正效果。经过充分术前准备,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仅耗时2个小时,术中出血不足200ml,术后患者症状立即消失,恢复了正常行走。腰椎侧弯矫正,术后Cobb角降低至7.8°。

正常人脊柱背面从枕骨中点至骶骨中线是直的,如果脊柱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就称为脊柱侧弯,也叫脊柱侧凸。通常伴有脊柱的旋转,及脊柱前、后凸的改变,是一种三维畸形。
脊柱侧弯严重程度可以用侧弯角度表示,称为Cobb角,一般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有大于10°的侧方弯曲,即Cobb角度大于10°即称之为脊柱侧弯。

退变性脊柱侧弯是由于椎间盘、椎间关节等脊柱结构退变老化及骨质疏松所导致,多见于中老年人,以胸腰段最为多见,常伴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病征象。
患者多表现为脊柱向一侧偏斜、后背不正、弯腰时一侧背部凸起。同时伴有顽固的腰背痛和下肢神经症状,即间歇性跛行,患者走一段路时就因腰部疼痛、无力以及下肢疼痛等症状不得不需要休息一会,才能再次行走。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上,轻度的脊椎侧凸及年龄过高的患者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当脊椎侧凸度数较大时,且保守治疗无效并且出现神经功能受损进行性加重时,可采用脊柱三维矫形术等手术方法治疗,手术目在于矫正脊柱畸形、解除神经压迫、同时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近年来,长征医院脊柱外科陈宇教授团队紧跟国际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国际先进的骶髂关节(S2AI)螺钉结合三维矫形内固定技术治疗严重腰椎退变性侧弯,尤其是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骶髂关节(S2AI)螺钉是一种可靠的脊柱骨盆内固定技术,三皮质骨螺钉固定,把持力强,尤其适合腰骶椎长节段脊柱融合固定,大大降低了老年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所顾虑的内固定松动失败的发生率。
典型病例
术前腰椎MRI、CT 腰椎退变性行侧弯,椎体成型术术后,椎管狭窄,L1椎体陈旧性骨折骨质疏松。
73岁女性,近2年出现反复腰痛
全脊柱X线片腰椎侧弯,后凸畸形,冠状位Cobb角为36.8°
术后全脊柱X线片 T10-S2术后,腰椎侧弯及后凸畸形较术前纠正,冠状位Cobb角改善为8.6°
本文是陈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