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息肉、鼻囊肿和鼻肿瘤傻傻分不清?看完这篇文章就清楚了
临床诊断过程中,很多患者被诊断为鼻腔肿瘤、鼻腔囊肿和鼻息肉等疾病。普通人对于息肉、囊肿和肿瘤始终分不清楚,那我们今天就简单的认识下这三种疾病,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什么是鼻息肉
鼻息肉(nasal polyp)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的增生组织团,常发生在鼻窦的口腔和鼻腔的公共区域,如鼻腔中顶部、筛窦、筛泡等位置有时也会仅限于鼻腔。它们大多是双侧的,外观为淡红色或微红色。
病理上,鼻息肉是由单侧发生的水肿和粘膜增生引起的肉芽肿性病变。炎症反应引起的黏膜刺激是临床常见因素,而变态反应也是引起鼻息肉的一种原因。
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的软组织块相对于鼻腔的密度稍低或相等。这种肿物很容易导致鼻腔狭窄或完全阻塞,并引起鼻窦炎。
临床治疗鼻息肉的手术方式较多,对于小息肉可采用药物控制其生长,但药物治疗无效者,多需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什么是鼻囊肿
鼻囊肿是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鼻囊肿发病位置复杂多样,主要发生于鼻腔备壁或鼻周软组织内,分为面裂囊肿、上颌骨的牙源性囊肿、鼻内的鼻塞囊肿等3类。
畸形、死牙、龋病,鼻腔外侧壁向中线移位等是鼻腔囊肿的主要症状,此外有鼻窦体表膨隆、眼痛、复视等表现。
现阶段,鼻囊肿本质上是鼻腔组织异常性病变,炎症对鼻内部组织形成了破坏作用,进而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囊肿病变。
鼻腔囊肿的疗法:
在鼻腔囊肿的治疗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对囊肿进行切除,并对其中的脓液进行充分引流,此外,还需要进行适当抗感染治疗,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鼻内镜手术普及应用,临床采用鼻内镜可诊断具体发病位置,提高治疗效果。鼻腔囊肿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且可从病理学上彻底消除囊肿症状。
鼻腔肿瘤是癌症吗?
鼻肿瘤常常指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但鼻腔的肿瘤不一定都是癌症。因为鼻腔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鼻腔良性肿瘤一般包括鼻息肉、鼻腔乳头状瘤、鼻腔纤维血管瘤等。鼻腔恶性肿瘤一般情况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腺癌次之,另有少见的基底细胞癌、淋巴上皮癌、黏液表皮样癌等。
例:内翻乳头状瘤
内翻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INP)是鼻腔和鼻旁窦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鼻肿瘤的5%。
它倾向于发生在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中。以进展性鼻塞、伴脓涕或血性涕,反复鼻出血、不同程度头痛、耳鸣、嗅觉减退、溢泪为主要临床症状。
内翻乳头状瘤通常起源于鼻外侧壁。内翻乳头状瘤的CT表现是与鼻腔或鼻旁窦相连的软组织肿块。边缘通常不如脑膜瘤边缘光滑,高密度钙化或内部残留骨可见。增强扫描具有统一或不统一的增强;相邻骨可能显示压迫改变和局部增生性硬化。
由于肿瘤受压,相邻窦壁和鼻中隔的骨骼可能移至健康侧,并伴有局部骨骼的吸收和破坏。
近年来SINP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手术切除是公认治疗SINP最有效的方法。
上文我们说了鼻腔肿瘤分良性和恶性,鼻腔的恶性肿瘤除了单侧的血涕、鼻塞等非特异性表现外,还有一些严重的外侵症状,比如上颌窦的恶性肿瘤,它可以出现面部的畸形,破坏牙槽突,出现牙齿的疼痛和松脱,侵犯眶底,可以影响眼球运动与视力,向下可侵犯硬腭。治疗以手术切除并配合放射治疗为好。
再比如筛窦的恶性肿瘤,由于筛窦体积小,筛房骨壁甚薄并与眼眶比邻,它在早期就可以出现眶内的损伤,可出现突眼、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及视力障碍等。侵及筛板或硬脑膜,出现较剧烈的头痛和脑膜刺激症。蝶窦与脑垂体比邻,蝶窦的恶性肿瘤更加风险。
本文是臧洪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