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黎阳 三甲
黎阳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儿科血液专科

不可掉以轻心的儿童反复腹痛--儿科肿瘤专科医生手记(神经母细胞瘤)

4233人已读

林少汾 黎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儿科肿瘤专科


4岁的小浩2个月前起经常跟妈妈说肚子痛,由于腹痛时没有呕吐和拉肚子,按摩肚子后也能马上缓解,当地医院的医生考虑“肠痉挛”,但小浩吃了些药后不但没好转,这两个礼拜以来肚子痛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按摩止痛的方法也不好使了。今天妈妈带小浩来我院做了个腹部B超,除了发现小浩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之外,还在他右侧肾上腺区发现了一个拳头大的肿块。这不,神情恍惚的小浩妈妈拿着B超报告单来看我们的儿科肿瘤专科门诊了。


经过体检,医生告诉小浩妈妈:目前的B超检查初步发现在小浩腹部右侧肾上腺区域有个肿物,但性质目前还不确定,可能就是这个肿物导致了小浩之前的反复腹痛;现需要排除一种常见于儿童肾上腺区域的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所以需要进一步抽血、验尿以及进行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


数天后小浩的检查结果显示与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的肿瘤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尿香草苦杏仁酸肌酐比值(VMA/Cr)明显升高;骨髓里发现蓝染菊花团样分布的肿瘤细胞;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发现右侧肾上腺区有一长径约6公分的软组织肿块同时伴有腹膜后、肠系膜根部多发的淋巴结肿大,考虑有转移。医生告知小浩的妈妈:按小浩目前的骨髓、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报告,虽然并未进行肿瘤病理活检,但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是明确的;目前看肿瘤细胞已经转移到了淋巴结和骨髓,病情不太乐观,需要尽早治疗。面对迷茫的小浩妈妈,医生进一步耐心地讲解了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知识。


一、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病因

神经母细胞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胚胎源性肿瘤,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最常起源于肾上腺;发病率约为每百万儿童10例左右。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目前神经母细胞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具有某些抑癌基因失活及致癌基因突变的人群发生神经母细胞瘤的几率更大。已有神经母细胞瘤家族史的儿童也更容易发病,但只有1%~2%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有家族史,因此遗传因素导致神经母细胞瘤的证据不足。此外,目前也没有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可以导致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发生的证据。


二、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神经母细胞瘤的初发症状不典型,可有疲乏、食欲减退、发热等,出现骨髓或骨转移时可有面色苍白、骨关节疼痛等表现;约50%~60%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已发生远处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肾上腺(约占40%),其次为腹腔(30%)、胸腔(19%)、颈部(1%)以及盆腔(1%);另有一些罕见的病例,找不到原发病灶,称为非典型神经母细胞瘤。发生于不同部位的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应症状为:

1. 腹部: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肿块压迫邻近脏器可以有排尿、排便困难、腹水及下肢水肿等。

2. 上胸部和颈部:可引起霍纳(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单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和无汗等。

3. 脊柱旁、椎管内:可有神经根痛,截瘫以及膀胱、肠道功能异常等。

4. 骨及皮肤软组织转移:表现为骨痛以及跛行;当肿瘤浸润眶部骨骼和眶周软组织,可有眼球突出及眼眶周围瘀斑,形成神经母细胞瘤特异性的“熊猫眼”征;转移到皮肤可形成暗蓝色的结节,称为“蓝莓病”。

5. 骨髓转移:常见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此外,部分发生在肾上腺的神经母细胞瘤会刺激产生肾上腺素及其它刺激因子,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在幼儿常表现为易激惹、爱哭闹、兴奋过度等;小部分患儿可有与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的顽固性腹泻、眼肌阵挛等。


三、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

满足以下两项标准中的一项即可确诊:

1. 肿物活检或手术后获取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2. 已发生骨髓转移的患儿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或活检发现特异性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同时伴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或尿液中儿茶酚胺或其代谢产物增高。


四、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

神经母细胞瘤确诊后需在有相应资质的医疗单位尽快开始规范化的综合治疗;除了少数低危患儿仅需手术切除肿瘤即可,大部分中高危的患儿往往需要先化疗数个疗程后才能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还需继续化疗、放疗及接受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巩固治疗,最后进入维持治疗;完成全部治疗常需时一年以上。近年,一些新的治疗方式改善了部分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预后,如GD2抗体的免疫维持治疗,以及我院儿科血液/肿瘤专科采用的先予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进行诱导治疗,再使用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治疗的新方法等。

五、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

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与发病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危险度分级、有无MYCN基因扩增以及预后不良的分子遗传学标志等相关;总体上,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但是1岁以下的、较早期的肿瘤患儿预后较好。


经过医生的介绍,小浩妈妈对神经母细胞瘤这个儿童肿瘤疾病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医生也再次提醒她要注意孩子突然出现的一些可能与儿童肿瘤相关的异常表现:如反复发作且常规处理无效的腹痛等;她带着小浩很快办理了住院手续,决定和医生一起努力共同战胜病魔!


版权声明:上述内容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肿瘤专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内容请关注“孙逸仙儿童血液肿瘤专科”公众号。


黎阳
黎阳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儿科血液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