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镜检查发现了肠息肉,该怎么办?
随着大家对肠癌筛查的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肠镜体检,被发现肠息肉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以前在中山医院看门诊时,遇到一个不到40岁的男患者,仅仅因为看到报告上一个直径0.5cm左右的肠息肉就以为自己得了癌症,坐在我的诊室里嚎啕大哭,解释无数遍后才半信半疑地离开。也有一部分人过于疏忽,医生建议切除肠息肉时,患者却不把息肉当一回事,任由它生长,直到真的发展成了癌症时才追悔莫及。
很显然,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其实,悄悄告诉你们,肠息肉没有那么可怕,但是也千万不要大意!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肠道里的这块“肉肉“的小秘密~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就是从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增生或隆起性病变,在未活检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而小肠息肉则比较少见。
肠息肉大部分没有症状!除非息肉表面发生出血或因为太大引起了肠梗阻可引起大便带血、大便形态改变外,多数是在肠镜体检时才被发现的。
除此之外,男同胞们患肠息肉相对多见!所以,一定要注意肠镜体检!
肠息肉都会变癌吗?
当然不是啦!
肠息肉根据病理性质主要可以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即使不切除问题也不大。
腺瘤性息肉,则属于癌前病变——经过几年的时间,一般5-10年,可能会长大并发生癌变(但并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会癌变)。
80%的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所以如果发现息肉需要尽早处理,把肠癌扼杀在萌芽中。切除息肉后,还需要送至病理科检查,明确息肉病理类型。如果把肠息肉比作为“定时炸弹”的话,那内镜医生就是“拆弹专家”。
除非息肉已经发生癌变,或者实在巨大无法内镜下完整切除,大部分息肉目前都可以通过消化内镜下切除。所以,发现的越早,之后受的罪越少呀!
肠镜发现了息肉,能当场切掉吗?
为了尽可能减少患者再次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不便,内镜医师会根据患者的息肉情况选择是否当场治疗。
对于个数不太多的小息肉,在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和同意后给予当场内镜下切除。
但是并不是所有息肉都可以有这样的“待遇”。就像人有高矮胖瘦、善良的、稍微不那么善良的。肠息肉也是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看起来“善良”的,也有看起来可能已经癌变的。
还有一种息肉,叫做“家族性息肉病”,其特征为肠道内遍布满了息肉,而这种情况靠内镜切除是切不完的。
所以,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就会根据不同的息肉情况来决定是否切除方式。一般切除方式包括:
① 当场切除;
② 先活检,待病理结果;
③ 住院行择期内镜手术;
④ 少数情况直接建议外科手术。
肠息肉切除后是不是就好了? 肠息肉还会不会复发?
敲黑板!肠息肉切除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肠息肉的发生和基因遗传、饮食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即使切掉了已经发现的息肉,因为肠道内环境不变,还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
除此之外,因为肠道皱褶多、部分患者肠道准备差,导致肠镜检查存在一定的盲区,一次肠镜检查并不一定能发现所有肠息肉。
所以切完息肉并不是万事大吉,定期随访复查肠镜很重要!
本文是练晶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