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颖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二胎时代,哥哥特应性皮炎长大了就好了,妹妹的是不是不需要治疗,也能自己好? 谈谈特应性皮炎的过敏进程

发表者:林颖 人已读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 主任医师 林颖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也称为特应性湿疹,是一种最常见的小儿炎症性皮肤疾病,常在2岁前发病,患病率约10%-21%。多中心过敏研究出生队列发现,1岁和2岁时分别有13.4%21.5%的幼儿患有AD,这体现了AD的高患病率和发病早的特点。

我的特应性皮炎专科门诊中,常常会有小B来看病,问病史时家长会问我,小B的哥哥/姐姐的特应性皮炎不治疗长大了就好了,妹/弟弟的是不是不需要治疗,也能自己好?

这真是个又有趣又难回答的问题。


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先认识两个概念。

一、特应性共病

AD被认为与其他特应性疾病相关,尤其是食物过敏、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角膜结膜炎,近年来,嗜酸性食管炎、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也被认为是特应性皮炎的共病。这些疾病共同发生的几率要高于单个疾病发病,而且,这些特应性疾病的发病峰值年龄不同,提示它们有一定的发展顺序。

二、特应性进程(Atopic March

特应性疾病患者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生不同的特应性症状,一般在婴儿期表现为特应性皮炎或食物过敏症状,后续发展为过敏性鼻炎哮喘;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症状变得越来越突出,而其他症状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好,回到我们的问题,哥哥的特应性皮炎随着年龄改善了(皮肤不痒了/没有皮疹了/食物不过敏了/完全不发作了/仅仅皮肤有点干=特应性皮炎基本好了,平时不需要处理),那么需要了解的是,哥哥的特应性体质真的已经好了吗?

情况一,确实完全好了,孩子已脱离了过敏的轨迹。

情况二,皮炎改善了,但出现了其他特应性共病,例如最常见的哮喘或者过敏性鼻炎,所以,皮炎改善还不是真正的好转,只是进入了特应性进程。据统计,儿童过敏患者30%-50%会发生过敏进程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哥哥的情况去预测妹妹的情况吗?不能。

为了预测特应性进程的规律,研究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多个前瞻性的队列研究。这些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迁延到成年人或发生其他特应性疾病高风险的因素包括存在多种过敏原、皮疹为中重度且持续性的特应性皮炎、父母特应性病史、发病年龄早(3月到2岁)、生活在城市(非农村环境),以及存在丝聚蛋白基因(FLG)的突变

临床医生和家长应重点关注存在这些高风险因素的孩子。

图片1.png

虽然目前并没有一种手段能够确切的预防和阻断特应性疾病和进程,但我们还是可以尽可能的采取一些有益的干预措施。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一、积极修复皮肤屏障

通过不断持续的润肤保湿,避免过度洗涤,修复皮肤屏障,尽可能阻隔过敏原和病原体对炎症反应的诱发,可减少特应性皮炎的复发。动物模型研究,经皮致敏可直接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因此,修复皮肤屏障对哮喘等特应性共病的发作可能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外用可能导致皮肤屏障的进一步损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尽可能避免过敏原的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过敏原比较隐匿。例如婴儿全母乳饮食,乳母进食的大蛋白食物(鸡蛋、牛奶、海鲜)可能通过母乳导致食物过敏。又如,一些食物添加剂和防腐剂广泛存在于加工食品中,也可能会引起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和常见过敏原的避免,请参考我另外两篇科普文——《谈谈特应性皮炎的复发和加重》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nyingyisheng_7564319900.htm,《过敏儿如何判断食物过敏》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nyingyisheng_6493811039.htm

图片2.png

Helen A. Brough,et al. Allergy. 2020;75:21852205.

三、生活习惯的改变,适当锻炼,调畅情志,注意消化功能,中医中药的调理

这个主题,我在《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因素和调护建议》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nyingyisheng_7482974645.htm、《结合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谈谈儿科皮肤病的辨治要点》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nyingyisheng_7290427089.htm已经详细论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四季脾旺不受邪”,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孩子的消化功能是调理的重中之重。


体质的调整非一朝一夕可改变,也非一药可迅速扭转,是综合因素的共同协同,医患充分沟通和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除了耐心,还是耐心二字,与各位宝爸宝妈共勉,望孩子们健康成长。


本文是林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