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儿童生长痛?
小儿骨科门诊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腿疼,经过仔细询问,孩子的疼痛基本都集中在“膝盖”、“小腿肚”、“脚脖子”这些地方,双侧发病,而且基本都在夜间为著,甚至疼的睡不着觉,疼的孩子哭,家长通过按摩,热水敷基本都能缓解,白天一切正常,活蹦乱跳!
医生,你说孩子气人不气人?!
这就不得不说儿童生长发育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疼痛----生长痛。
一、概述
生长痛本质上不是一种疾病名称,更多的是一种现象的描述。它主要发生在3-12岁的儿童,实际的发病机制并不太清楚。更多的解释是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过快,白天过度的体能活动,且容易被外界事物转移注意力,而夜间孩子失去了外界事物的吸引,由于体内乳酸堆积,双下肢伸直时神经、肌肉受到牵拉而产生疼痛。由于这个阶段孩子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因此才会出现夜间疼痛,白天正常的现象。
二、生长痛怎么诊断?
生长痛的诊断主要靠排除法。
①首先是询问病史,符合夜间疼痛,白天正常的现象,疼痛的部位集中在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这些地方。疼痛持续时间短,短则数分钟,长则半小时,通过按摩、热水敷或转移注意力可自行缓解。既往没有摔伤、扭脚等病史。
②其次通过体格检查,白天就诊时孩子基本没有疼痛症状,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能指诉疼痛的具体部位,检查行走步态正常,双下肢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双下肢皮肤无红肿、压痛等症状,骨科专科体征结果均为阴性。
③常规的双下肢X线片筛查未发现骨质的异常。
三、生长痛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尽管生长痛是一种儿童时期的特殊生理现象,但由于该病为排除性诊断,而儿童双下肢疼痛的原因还有很多,不能将其他疾病引起的双下肢疼痛误诊为生长痛。比如
1.骨的良恶性肿瘤,如骨纤维结构不良,骨样骨瘤,骨肉瘤等,尤其是骨样骨瘤也有夜间痛的特点。
2.神经源性疾病,如来源于腹膜后的神经母细胞瘤常以骨痛为首发表现。
3.白血病,一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浸润至骨关节时也表现为肢体疼痛。
4.骨关节感染,如滑膜炎、骨髓炎等。
总之,孩子下肢疼痛如果伴随其他表现,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步态跛行,骨关节具体的压痛点,关节活动受限等,应该考虑存在其他疾病,而非生长痛。
四、怀疑生长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已经有研究证实生长痛与儿童下肢肢体扭转,力线不良有关,因此需要常规行双下肢X线片了解双下肢骨质发育情况,判断有无骨的发育畸形,并排除良性骨肿瘤的存在。另外有研究报道“缺钙”可能会导致生长痛,这里所指的缺钙,通常指体内缺乏25-羟维生素D3的合成,因此需要进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测定。
五、生长痛怎么治疗?
经过小儿骨科专科的检查,确诊为生长痛的孩子
1.首先家长要改正焦虑的心态,不要总怀疑孩子得了疾病,不要怕耽误了孩子。生长痛并不是一种疾病,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的生理现象,不影响孩子正常的骨骼生长。
2.孩子有生长痛的情况,在专科门诊做过相关检查后,根据双下肢X线片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下肢力线的干预。根据抽血结果的情况,必要时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如口服骨化醇滴剂,维生素AD滴剂等。
3.白天孩子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或体育锻炼后,要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睡前泡泡脚,揉揉腿,促进乳酸的释放。孩子诉疼痛时给孩子听故事,讲绘本,听音乐都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局部按摩、温热水湿敷也能缓解症状,严重至影响到孩子睡眠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布洛芬对症止痛。
本文是罗先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