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峻 三甲
李峻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血液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

1258人已读

第1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带来里程碑式的进步。目前CML相关临床试验大多聚焦于停药试验,甚至是二次停药,以及能够对抗T315I突变的第3代TKI,而常规治疗更关注于快速降低BCR-ABL转录本水平。同时,对一些特殊患者的治疗管理得到重视。

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大多数CM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越来越多的试验研究都在评估TKI长期治疗后的停药结果,甚至是停药复发后的二次停药。我们对TKI联合干扰素加快CML BCR-ABL转录本下降速度、能够治疗T315I突变的第3代TKI,以及儿童、妊娠及老年CML患者的治疗管理等进行总结。


停药试验

EURO-SKI试验通过对接受TKI治疗超过3年并获得分子学反应(MR)4的CML慢性期患者进行停药观察,认为无治疗缓解(TFR)与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相关[1]。2年时MR3的TFR(TFR3)率为67.4%,MR4的TFR(TFR4)率为56.8%。停药后中位MR3丢失时间3.8个月,中位MR4丢失时间3.2个月。在丢失MR4后,1年时MR3丢失率为77%。单因素分析发现TFR3和TFR4与诊断年龄>40岁、无耐药、MR4持续时间和停药时≥MR 4.5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二者与发病年龄、BCR-ABL1转录本类型、Sokal积分、停药时TKI剂量、TKI耐药、停药时MR4持续时间、停药时的反应深度有关。低危组2年TFR3率和TFR4率分别为81.8%和80.0%,中危组分别为66.6%和61.5%,高危组分别为42.3%和30.8%。


STOP 2G-TKI研究更新了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停药数据。41%的患者在停药5个月失去主要分子学反应(MMR)[2]。60个月时TFR率56%,但是随着停药后MMR获得时间延长,TFR率逐渐上升,3、6、12、18个月仍获得MMR,TFR率分别为64%、76.7%、86.2%、92.1%。既往对TKI反应差和耐药是预后极差的不良因素,对TKI反应差和(或)耐药患者60个月TFR率为29.8%,而对TKI反应好和不耐药的患者TFR率为63.6%。反应差和(或)耐药患者更易出现早期复发,6个月复发率为47.8%,其他患者复发率仅20.9%。


二次停药试验

RE-STIM研究对第1次停药失败、重获MR4.5的CML-CP患者进行二次停药的结果进行总结[3]。24、36、48个月第2次停药的TFR率分别为44.3%、38.5%、33.2%。第1次停药后的分子学复发速度与预后密切相关。第1次停药后3个月MR4.5患者的48个月TFR率为53%,其他患者则仅为26%。第1次停药后的无TKI治疗时间也与预后密切相关。第1次停药后无TKI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的48个月TFR率为45%,其他仅为27%。对重启TKI治疗的患者,55%在3个月内重获MMR,41%在5个月内重获MR4.5。

来自法国巴黎大学的一项研究关注了晚期分子学复发(2年以上TFR的分子学复发)和二次TFR[4]。第1次停药前TKI治疗时间7.4年,停药时31%患者既往接受干扰素治疗,54%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46%患者接受第2代TKI治疗。1、3、5、7年第1次TFR(TFR1)率分别为57.6%、53.8%、51.6%、44.5%。高TFR1率与TKI治疗持续时间和MR4.5持续时间相关,并与既往干扰素治疗有关。患者接受第2代TKI和伊马替尼的TFR1率近似。57例复发者中8例(14%)为晚期分子学复发。时间最长的晚期分子学复发出现在6.4年。中位MR4.5丢失时间为10个月,MR4在第22个月后BCR-ABL1水平处于MR4和MR3之间。54%(31/57)患者在重新接受TKI后开始二次停药。TFR1和第2次TFR(TFR2)间的TKI治疗时间为2.9年,TFR2之前的TKI总治疗时间为9年。TFR2之前14例(48%)接受伊马替尼治疗,16例(52%)接受第2代TKI治疗。1、3、5年TFR2率分别为53.9%、45.6%、39.9%。最长的TFR2达9年。转换第2代TKI无生存优势。


第2代TKI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PETALS的3期试验评估了尼洛替尼联合PEG-IFN提高分子学反应深度情况[5]。尼洛替尼组及尼洛替尼联合PEG-IFN组第1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分别为88%、90.4%,第3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分别为63%、75%,6个月BCR-ABL<1%患者比例分别为87%、93%;第12个月MMR率分别为68.1%、70.1%,MR4率分别为34%、47.5%,MR4.5率分别为15.9%、21.5%,MR5率分别为11.7%、23.71%;第36个月MMR率分别为83%、86.6%,MR4率分别为70.2%、71.13%,MR4.5率分别为37.2%、49.5%,MR5率分别为33%、42.3%。

TIGER的3期研究聚焦于尼洛替尼联合PEG-IFN的一线治疗和停药结果[6]。加入PEG-IFN能提高MR4率和MR4.5率,尼洛替尼组和尼洛替尼联合PEG-IFN组中位MMR时间分别为5.7、5.4个月,中位MR4时间分别为20.9、12.5个月,中位MR4.5时间分别为33.8、23.2个月。尼洛替尼停药后,以干扰素维持,18个月分子学复发率28%,停用干扰素后,分子学复发率为33.2%。终止治疗后第18个月,无复发生存率为61%。


第3代TKI

新型第3代TKI HQP1351的1期试验结果进行更新,其可以治疗包括T315I在内的突变[7]。11个剂量组中除60 mg组外,其余组耐受性均良好。所有患者至少出现1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大多数非血液学TRAE为1~2级,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TRAE为血小板减少(49.5%),呈剂量依赖性。92.6%(63/68)的患者(基线未获CHR者)获CHR,包括94.5%的慢性期和84.6%的加速期患者。对于未获CCyR者,69.1%慢性期患者获显著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包括60.9%的CCyR),42.9%加速期患者获MCyR(包括35.7%的CCyR)。37.2%慢性期和35.7%加速期患者获MMR,对T315I突变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延长治疗时间可增强治疗反应和反应深度。18个月时慢性期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率为94%,加速期患者为61%。

急性变诱导治疗

MATCHPOINT试验以普纳替尼联合1~2个疗程FLAG-IDA治疗CML急性变患者[8]。患者中8例伴遗传学异常,3例伴突变(2例E255K,1例T315I)。3例在诱导期间出现治疗相关死亡。4例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DLT)。69%(11/16)有治疗反应,3例获得血液学反应,2例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9例获得CCyR。1个疗程后5例获得MMR。9例桥接移植。4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3例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年总生存率为45.8%。


儿童、妊娠和老年患者治疗管理

JPLSG STKI-14研究对22例20岁以下既往接受TKI治疗超过3年、同时获得MR4.0超过2年的慢性期或加速期CML患者进行了停药观察[9]。21例接受第1代TKI治疗,其中2例因耐受性差或治疗反应差更换为第2代TKI,1例初始治疗采用第2代TKI。12个月时TFR率50%,11例患者分子学复发,终止TKI治疗后再次开始TKI的中位时间为102 d,且在重新开始TKI治疗后中位64 d全部再次达到MR4.0。在停止TKI治疗3个月内就失去MR4.0的患者都无法维持MMR,需要重启TKI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伊马替尼血浆浓度越高,复发的风险越高,而TKI治疗时间、重获MR4.0时间、Sokal评分、Hasford、欧洲治疗和结果研究(EUTOS)积分与TFR无关。

欧洲白血病网(ELN)公布了224例获得MR3或MR4的妊娠CML患者的最新数据[10]。47例于孕期诊断CML,其中21例处于孕早期,15例孕中期,11例孕晚期。16例直到生产未接受治疗,15例接受干扰素治疗,19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无新生儿缺陷发生,大多数患者接受TKI治疗后获得MR3。75例妊娠时获得DMR。6例患者TFR超过12个月。22例孕期接受治疗(12例接受TKI治疗,1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同样无新生儿缺陷发生。26例维持DMR,获得MR3的28例无治疗妊娠(TFP),5例生产时转录本>10%。这类患者妊娠后疾病无进展,4例维持TFR。但患者如果未达到MR3,不鼓励妊娠,这类患者有95例,新生儿中有2例同时出现多指和尿道下裂,2例卵圆孔未闭。4例进展至急性变死亡。


GIMEMA CML工作组优化伯舒替尼(BOS)剂量(200 mg起始,剂量递增)用于治疗既往不耐受TKI治疗的老年患者[11]。83%患者既往接受伊马替尼治疗,11%接受达沙替尼,6%接受尼洛替尼。63例患者中,10例剂量增加至400 mg,49例增加至300 mg,4例剂量维持200 mg。3、6、12个月MR3率分别为43%、56%和60%。年龄>80岁患者中仅21%能获得MR3。MR4率和MR4.5率分别38%和19%。与基线BCR-ABL相比,22%患者下降1个log,27%下降2个log,11%下降3个log。


数字化聚合酶链反应(dPCR)应用

ISAV研究伊马替尼停药时和停药后无复发36个月时,用dPCR评估伊马替尼停药的非复发患者预后[12]。非复发患者中,77%在伊马替尼停药后,至少有1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出现阳性,仅23%在研究期间(36个月)PCR持续阴性。对无复发患者停药时行dPCR检测,阳性率20.6%,而在36个月后dPCR阳性率91.1%,无患者重启治疗。停药时dPCR平均值0.001 43%,停药36个月后则为0.011 5%,存在约1个log数量级的残余肿瘤负荷。研究期间RT-PCR阴性患者,dPCR在停药时全部阴性,研究结束时83.3%阳性。研究期间出现过1次RT-PCR阳性的患者,25%在停药时dPCR阳性,研究结束时89.3%阳性。停药时dPCR阳性患者36个月后有一半转阴。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李峻
李峻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