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峻 三甲
李峻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血液科

中药的科学煎煮方法

1786人已读

1、容器:煎煮中药应选择适当的容器,以砂锅、不锈钢锅、搪瓷器皿为宜,不宜选择铁锅和铝锅,以免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反应,降低中药药物的效价、甚至发生不良反应。

2、水量:应根据药物的性质、药量及服药者的情况来决定放水的多少,一般以浸过药物的2-3cm为宜,加冷水浸泡30-60分钟,使药物充分湿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煎出。对于一些吸水性较强的药物,如山药、泽泻、茯苓等,放水量宜多不宜少,补益药因煎煮时间长,放水量也宜多。攻下药和解表药因煎煮时间短,放水量宜少不宜多。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如恶心呕吐者,应浓煎,放水量宜少不宜多。

3、火候:煎煮时,先以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免有效成分的挥发。

4、时间:补益药头煎沸后,文火煎煮40分钟,二煎沸后30分钟;感冒药头煎沸后,文火煎煮20分钟,二煎沸后15分钟;其他药头煎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煎煮结束后,将两次煎煮的药物充分混合均匀,分2-3次服完。

5、服用:煎煮结束后,将两次煎煮的药物充分混合均匀,分2-3次服完。不同药物的服用方法也不同:清热药凉服;温里药温服;安神药宜睡前服用;补益药或养生药宜饭前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呕吐者和小儿,宜少量多次频服。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李峻
李峻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