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哲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抽动障碍】儿童抽动症的治疗现状: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

发表者:冯哲 人已读

儿童抽动障碍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由于儿童的健康问题往往特别受关注,家长看到儿童抽动常常焦虑,担心,加上一些人对于此病危害的夸大宣传,于是出现了过度的治疗。

过度治疗:

1,过早的进行治疗:我们知道在儿童中抽动障碍很常见,调查显示超过10%的儿童都会出现抽动,然而大家可能觉得周围孩子中抽动的也根本没那么多,原因在于抽动障碍中大多属于短暂性抽动,可能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就自愈了,不是孩子的父母难以注意到,甚至有时孩子的父母也没觉得是什么问题就自己好了;抽动持续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多种抽动症状共存且超过一年的才叫妥瑞氏症(即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率大约为1%。所以,当孩子出现抽动时,很可能属于短暂性抽动,不用药物也是可以自愈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持续发展下去,过早的开始药物治疗是不妥的。

很多家长担心不及时治疗担心延误治疗时机,其实目前的研究大多认为,药物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只是控制其症状。

2,过分的追求症状控制: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抽动心理就十分的难受,认为“治好”就一定要治到一点抽动症状也没有,其实并非如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 要权衡治疗效果与副作用之间的利弊,完全控制住了症状,但副作用明显,那是得不偿失的。

3,过度的中医中药治疗:很多家长认为中医治疗副作用小,或是听宣传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或是看网上、听人说中医治疗效果好,于是大规模中医治疗。实际上:中药并非无副作用,由于中药里成分复杂不清,安全性不一定能得到保证;网上虚假宣传很多,而且正如前文所述,大多数抽动障碍儿童即使不吃药也会自愈,反而把效果归功于中医中药。

过度使用中医中药的害处在于:经济负担,常常每月上千元的药费;中药的副作用;和中药带给孩子的心理负担。

请一定注意一些不规范的民营医院、网上看病、邮寄药物等,往往存在很多陷阱。卫生部是禁止网络医疗的。正因为如此,我不会在网上开处方,请一定在当地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4,过度求医:这个已经讲过,正如一位家长的留言“我承认自己自从儿子出现症状以来心绪全乱了,甚至整晚对着睡熟的孩子不眨眼睛。为了让孩子快点恢复正常我甚至愿意跑遍全国”,这样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问题很严重,产生心理负担。

5,过度保护:一些家长听说抽动和压力有关,于是为了让孩子压力小,什么课外班都停了,甚至休学;有些家长听说看电视电脑会导致抽动,于是彻底禁止电脑电视;或是补钙补铁补锌...实际上过度的保护和关爱并非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一方面抽动症有着以上的过度治疗,同时又有治疗的不足。

1,心理治疗的缺失抽动症的心理治疗极其重要,主要包括家长教育(家长应该了解到抽动症的正确常识,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学会如何面对抽动症);对儿童的支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抽动问题,减少孩子的担心、恐惧和紧张);周围环境的支持(孩子的老师同学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抽动)。

2,药物治疗不足:既然药物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只是控制其症状,况且药物还有副作用,那么为什么还要药物治疗?其实这个问题就像感冒,虽然感冒会自愈,但是感冒严重时还是需要药物来控制感冒症状的。当孩子的抽动严重,影响生活,给孩子带来很大苦恼时,应该及时的采用药物来控制症状,不应因为担心副作用而延误治疗。

3,药物治疗疗程不足: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抽动好了就立刻停药,这样是不合适的,药物治疗应该足疗程。

4,忽视抽动症的并发问题:这一点是非常常见的,抽动症本身影响不大,但是常常伴有多动问题、情绪问题或强迫问题,当孩子出现抽动障碍时应该有专业人士全面评估这些问题,综合治疗,而这一点,目前经常被忽视。

本文是冯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