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卒中防治减低致残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影响,脑卒中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在中国的发病率已位居第一位,其中80%-90%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0%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患者几乎都伴有各种后遗症:如运功功能障碍、失语、吞咽困难、认知功能缺损等,其中运动功能障碍约占66%。这些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专家表示,目前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水疗、高压氧、中医康复等在内的神经康复技术,已全面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
“救命”与“康复”同等重要!否则,患者愈后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脑卒中有“五高”的特点,包括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根据近期的中国脑卒中大会报告,每6名老年人中就有一人会患上脑卒中。2018年的数据显示,全年有近200万国人死于脑卒中,≥ 40岁居民脑卒中现患人数大约1242万,因此脑卒中康复是神经康复领域的一大重点。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可以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治,但之后患者的功能康复并未得到重视,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期,甚至有患者及家属认为在家休养也能恢复到正常功能,实际上重症患者往往伴随严重运动、说话、吞咽等功能障碍,不进行规范,专业的康复训练患者不能恢复或达到最佳疗效,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神经康复至关重要,专业的康复团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目前“国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神经康复领域的发展已经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一些偏远地区的康复医学发展较慢,有些地区甚至是‘零基础’。”受制于各地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观念的普及,大众对神经康复的认知仍然很有限。
生活自理与生活不能自理,康复医疗是关键!
很多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老人,在幸福生活的某一天突然出现中风,经过急性期的内科治疗后,虽有好转,但和其理想的效果还相差甚远。
这时候需要神经康复单元的介入,继续康复治疗。包括康复医生、治疗师在内的康复团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为他制定了康复方案。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为之后的步行和提高平衡能力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改善动态平衡能力,重点通过水中运动来逐渐改善;第三阶段是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
不管是脑外伤还是脑卒中,可能都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吞咽障碍、行动障碍等,康复医学就是专门针对这些功能障碍开展的医学,通过康复手段帮助患者提高受损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只是进行内科的保守常规治疗,偏瘫患者中有40%的比例可以恢复行走功能,但如果加上强化的康复治疗,这个比例将提高到80%。“生活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差别,这就是康复医学对于患者的巨大意义所在。
本文是赵海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