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前如何判断膀胱肿瘤是否侵犯肌层组织?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在男性排名第六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后。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1)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那手术前如何判断膀胱肿瘤是否侵犯肌层组织呢?
目前手术前临床上判断膀胱肿瘤是否侵犯肌层,主要依赖于影像检查,影像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和核磁共振,这些检查在临床是怎么判断膀胱肿瘤是否侵犯肌层?
一、超声检查: 超声是膀胱癌筛查非常好的影像学方法,优势在于准确性高、简单、方便且廉价。膀胱的超声检查可以经腹部、经直肠和经尿道,最常用的是经腹部。经腹超声诊断膀胱的敏感性达到了63%~98%,特异性达到了99%,因此超声能够很好的提示膀胱内有没有肿瘤。如果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用经尿道的超声来判断肿瘤的分期,也就是能够用超声看到膀胱癌的深度,准确性是非常高的。
二、CT和增强CT检查:CT和超声相比,CT有很好的空间性,对判断膀胱癌的分期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当肿瘤突破了膀胱,对膀胱周围组织有侵犯。条件好的医院现在有CT仿真膀胱镜检查,也就是用CT检查之后模拟出膀胱内部的情况,这个技术相比真实的膀胱镜检查来说,其准确性能够达到88%。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对患者进行肺部的CT扫描,了解有无肺部转移。但是由于CT分辨率的问题,对于肌层是否受浸润误判率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T2期以下,肌层浸润误判率接近40%。
三、磁共振成像检查:我们也简称核磁(MRI)。核磁的优势在于能够判断膀胱肿瘤是否侵犯肌层,准确性可达到85%,而且判断分期方面要比CT还要强一些。多参数的核磁共振弥散加功能成像,是目前影像上判断是否有肌层浸润相对更为准确的影像手段,它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浅肌层浸润的误判率。多参数的核磁共振需要在3.0T以上的机器才能进行弥散功能成像,因此也限制了许多基层医院使用。
目前临床上主要的两个检查手段是CT和核磁共振,其中CT在临床上的使用率更高,因为很多医院在临床上只通过CT影像检查,结合膀胱镜的活检,结果导致只要检查结果是高级别的肿瘤就会给患者推荐全膀胱切除,实际上使一部分患者失去保留膀胱的机会。
本文是陈俊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