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世波 三甲
陈世波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出汗异常,当心是神经病变惹的祸,中医药如何治疗?

1938人已读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平时走不多远、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在盛夏炎热天,别人都在流汗,自己明明觉得燥热却没什么汗;还有的糖友身体某些部位出汗明显增多,如手心、脚心、额头、颈部和背部等老是汗出不止而其它部位却没什么汗,甚至半边身子汗多而另一边汗少,严重者甚至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是什么原因呢?

image.png

糖尿病泌汗异常,要注意是神经病变所致

1.什么是糖尿病泌汗异常?

糖尿病泌汗异常( Diabetic sweating dysfunction,DSD), 是指发生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时,汗腺功能失常而出现的汗液排泄异常。糖尿病汗腺功能异常多表现为四肢尤其是下肢皮肤干燥,甚则开裂,出汗减少甚至无汗,而上半身尤其是面部及胸部大量汗出,其原因可能与支配和调节汗腺的自主神经传出途径出现障碍有关。

image.png

糖尿病下肢泌汗异常,甚至皮肤干裂,易继发感染

因此,本文开头描述的异常出汗现象,要警惕可能是高血糖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受损所致。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正常情况下,当人体体温升高,自主神经就会调节汗腺分泌,汗液蒸发可以带走热量以降低体温。糖尿病患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代谢,还会使蛋白变性、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因此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损害,自主神经也不例外。

2.糖尿病泌汗异常的发病率如何,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泌汗异常的发病率达到45-95%不等,几乎可以出现在糖尿病的任何阶段,甚至糖尿病前期也可能出现。一旦发生出汗减少或不出汗,容易导致手足干燥、开裂,继发皮肤或软组织感染。或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身体毛细血管缺乏自身张力,引起静脉扩张。

image.png

糖尿病泌汗异常:一边腋下有汗,另一边少汗或无汗

3.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引起泌汗异常?

中医认为,糖尿病泌汗异常是由于肌题腠理开阖失常而致,开多阖少则汗出过多,开少阖多则汗出过少。病位虽在腠理体表,但跟脏腑关系密切,为虚实错杂之证,治疗应当辨虚实盛衰,标本兼顾。常常按以下证型进行辨证论治。(1)营卫不和证 症状——时自汗出,周身汗出或以头部、胸部汗出为主,或仅头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治疗——以调和营卫为法。方药——以桂枝汤( 《伤寒论》)为主进行加减。若自汗严重,还可酌加煅龙骨、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

image.png

张仲景经典名方:桂枝汤

(2) 卫表不固证 症状——汗出怕风,活动后加重,乏力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法——益气固表止汗。方药——以玉屏风散( 《丹溪心法》) 为主加减。若汗多加煅龙骨、煅牡蛎; 气虚严重加党参、炙甘草; 若表虚不固又兼阳虚汗出,可辨证使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3) 阴虚火旺证症状——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不多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方药——以当归六黄汤( 《兰室秘藏》) 为主加减。若伴有潮热,加知母、地骨皮、龟板、鳖甲;若口干明显加麦门冬、玄参。

image.png

桂枝汤的组成

(4) 湿热蕴蒸证症状——头部汗出,口腻口渴,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 法—— 清热化湿。方药——三 仁 汤( 《温病条辨》) 加减。若见腹胀、便溏,加苍术、大腹皮;若见身痛困重,加防己、薏苡仁。(5) 阴津亏虚证 症状——汗出减少,皮肤干燥,咽干口渴,或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舌质暗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治法—— 滋阴润燥。方药——以增液汤(《温病条辨》)为主加减。若伴有两目干涩,加沙苑子、枸杞。(6) 肺胃热盛证 症状——多饮、多食或兼烦热,进餐时头面手足汗出,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虚数。治法——清泄肺胃。方药——以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加减。若胃热偏盛者,加天花粉、黄连、栀子;若汗出过多、气津两伤者,加西洋参、麦冬、芦根。

image.png

养阴止汗良药:糯稻根


30. 中医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的优势与特色是什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引起的泌汗异常,不但可以改善症状,且疗效稳定,不易反复,副作用小。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辨证,立法处方,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环节的调节和治疗作用。

image.png


陈世波
陈世波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