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齐灿 三甲
齐灿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儿童医院 泌尿外科

纠正“后尿道瓣膜”患儿家长的误区,正确认识瓣膜切除不是治疗的结束,而只是治疗的开始。

2453人已读

先天性后尿道瓣膜为一种尿道梗阻性疾病,多在胎儿或者新生儿期主因排尿异常或者泌尿系感染被发现。

后尿道瓣膜解剖学特点是瓣膜位于前列腺尿道的远端,后尿道瓣膜是一种膜状的单向瓣,打个比方就是在尿道里有一扇只能向里面开的门一样,所以排尿就会梗阻,多表现为排尿无力,尿线近,不成线,有的甚至呈滴沥状,排尿时反复哭闹等。

微信图片_20210420104806.png

很多家长以及很多不专业的医生都会对后尿道瓣膜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手术把瓣膜切除了,发现宝宝排尿明显好转,尿线正常,可以尿远,就觉得宝宝恢复健康了。其不知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的,有一些不专业的医生把瓣膜打完了就让宝宝回家了,没有准确告知不应该只看排尿情况判断病程,要监测膀胱逼尿肌压力和肾功能的,结果几年之后发现宝宝已经肾衰竭,只能透析或者肾移植治疗了。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后尿道瓣膜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疾病,终身管理的目的是保护上尿路(肾脏)的损害,不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问题。这是因为尿道瓣膜切除后,确认没有瓣膜残留梗阻,仍有75%病人存在膀胱顺应性差、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和肌源性衰竭等问题,称为瓣膜膀胱综合征。尽管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后尿道瓣膜病人最终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患病率可高达20%以上。所以瓣膜切除之后要复查超声,肾功能和监测尿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如果尿流动力学提示膀胱最大逼尿肌压力增高,成高危膀胱表现,需要口服奥昔布宁或者托特罗定治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肾的功能,因为膀胱持续高压状态会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另外上尿路持续高度扩张、肾功能继续恶化,反复尿路感染,膀胱镜复查确定没有瓣膜残留梗阻,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肌源性衰竭的患儿,需要进行CIC(自家清洁导尿)和夜间留置导尿。如果小容量、高压和厚壁瓣膜膀胱,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做输尿管膀胱扩容术和阑尾带输出道的尿流改道手术。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瓣膜膀胱综合征的患儿个人不建议轻易做膀胱输尿管再植的抗反流手术的。

微信图片_20210420105123.png


齐灿
齐灿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儿童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