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髋部长期疼痛?这个疾病你不能忽视!
髋关节疼痛是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导致髋关节疼痛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而其中有一类疾病,如果你详细询问病史就会发现:患者的病程很长,甚至有一些六十几岁的患者声称自己在十几岁开始就出现了髋关节的慢性疼痛。那么,这类患者就非常需要怀疑,是否因为先天性的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而导致的髋关节疼痛。
先天性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又该如何去治疗呢?
就在半个月前,家住徐汇的徐阿姨带着类似的问题找到了易诚青教授,易诚青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新引进的骨科学科带头人,是骨关节科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赴德国研修,对这类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仔细询问了徐阿姨的病史后,易教授发现徐阿姨虽然只有67岁,但她的病程已经非常长,在她20岁时,就出现了右侧髋部的疼痛不适,但相对来说疼痛症状比较轻微,而且在休息后能得到明显的缓解。之后徐阿姨的症状虽然反复发作,但并没有明显的加重,疾病进程相对来说比较缓慢,所以徐阿姨一直没去专科诊疗。
随着年龄的增大,徐阿姨慢慢觉得髋部疼痛的症状逐渐加重。30岁的时候,睡一觉就可以缓解疼痛,到了40岁,需要休息两天才能缓解疼痛,现在60岁了,髋部的疼痛已经让徐阿姨无法按照正常的姿势走路,步态的坡行让她来到了医院就诊。多处走访寻医,有的诊断是“髋骨关节炎”,有的说她是“股骨头坏死”,期间也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口服止痛药、“小针刀”、“针灸”、“特殊膏药”等,都有一定的效果,只是一旦停药,症状立刻反复。
这一次,徐阿姨在邻居的介绍下找到易主任,也下定了决心,希望能有一个彻底解决的方法。
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进行进一步诊疗呢?
针对徐阿姨的情况,易诚青主任给徐阿姨进行了髋关节X线和CT三维重建,考虑到患者症状和X线的表现,易诚青主任诊断徐阿姨的疾病就是先天性的髋关节发育不良(DDH)。
我们的髋关节是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股骨头位于髋臼内,形象地说,髋臼相当于一个“碗”,“球”在日常活动中被“碗”包裹住了,但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髋臼这个“碗”没有发育的那么好,“碗”就变成了“盘子”。随着年龄的上升,骨量的下降,“盘子”的磨损会明显大于“碗”的磨损,最终导致了疼痛的发生。
针对这类疾病,如果患者年轻且症状较轻,在最初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加之适当的物理治疗或者口服药物就能使患者达到无痛的状态,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就需要运用髋关节镜进行治疗,如果疾病进一步进展,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根据徐阿姨的病程和情况,易主任推荐徐阿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在听了易诚青教授生动详细的分析后,徐阿姨终于放下了心。
在经过缜密的术前计划包括假体的规划,臼杯及旋转中心的测量,以及在ERAS的快速康复系统的治疗理念指导下,易教授亲自操刀替患者成功施行了手术。术后1天,徐阿姨就下床扶助步器进行活动。徐阿姨自己都没想到恢复竟然如此之快。目前徐阿姨手术伤口干洁、愈合良好,髋部疼痛症状也得到明显减轻,对浦东医院骨科以及易诚青主任赞不绝口。
易诚青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教授 留德学者 上海市医学会运动医学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关节镜副组长 中国骨科菁英会关节外科全国委员 中国骨科专业学院关节外科执行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师分会全国委员 复杂疑难关节病、关节痛与关节损伤,擅长髋、膝、肩、肘、踝各部位关节置换与关节镜微创治疗。 师从国际ISAKOS主席Imhoff教授,多次赴德国研修。三甲医院骨科工作25年,主刀手术近万台,优良率95%以上,多次被东方卫视、新民晚报及德国媒体报道。荣获2018年中国骨科最具影响力医师风云榜第25位、关节领域第7位。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附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u9igH9q0Q6FsQzLDq4HD2w
本文是易诚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