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早在60年前就已有文献报道成功的使用抗生素治疗作为阑尾切除术的替代疗法[1],但阑尾切除术至今仍然是阑尾炎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已有几项针对成人阑尾炎的抗生素治疗随机试验[2-7],但这些研究较小的样本量以及排除重要的亚组(特别是阑尾粪石亚组,他们可能存在更多的并发症风险)限制了抗生素治疗的临床应用[8]。因此,直到2014年,美国95%以上的阑尾炎患者仍然接受了阑尾切除术治疗[9]。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疝外科盛伟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疝外科盛伟伟
近日,CODA(Comparison of Outcomes of Antibiotic Drugs and Appendectomy)试验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题为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Antibiotics with Appendectomy for Appendicitis的论文[10],旨在考察抗生素治疗是否可作为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这是一项在美国25个中心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者比较了阑尾炎患者的抗生素治疗(10天疗程)和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总共有1552名成人参与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其中,414名患有粪石性阑尾炎。776名被分配接受抗生素治疗,而776名接受阑尾切除术(其中96%的人接受了腹腔镜手术)。研究发现,抗生素组的30天欧洲5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非劣于阑尾切除术(平均差异0.01分;95%CI,−0.001~0.03)。
在抗生素组中,29%的参与者至90天时已接受了阑尾切除术治疗,其中,41%的参与者患有阑尾粪石,25%的参与者没有阑尾粪石。抗生素组的并发症比阑尾切除组更为常见(8.1 vs 3.5每100人; 95%CI,1.30~3.98);抗生素组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可归因于阑尾粪石(20.2vs3.6每100人;95%CI,2.11~15.38),而与没有阑尾粪石的患者无显著相关性(3.7vs3.5 每100人;95%CI,0.45~2.43)。阑尾粪石通常可被CT识别,并在大约20%的病理标本中发现,阑尾粪石与难治性阑尾炎的发病率较高存在相关性[11-13]。因此,阑尾粪石患者被包括于CODA试验的预设亚组中。CODA试验的广泛纳入标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与APPAC(Appendicitis Acuta trial)试验之间的差异,后者为此前该领域内最大的随机临床试验(共有530名患者),但该试验排除了阑尾粪石患者[7]。
盛医生总结:对于粪石性阑尾炎,虽然能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但特备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这类阑尾炎我还是建议微创切除。单纯非粪石性阑尾炎,如果临床症状轻,或者症状不典型,建议先静脉或者口服三代头孢+甲硝唑,保守治疗,平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和心情愉悦,增强体质,能够显著降低发病次数,不需要强行切除。
本文是盛伟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