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应海航
应海航 副主任医师
永康市永康医院 眼科

每一个早产宝宝都应该警惕的“视力杀手“

797人已读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逐年上升,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功能没有那么健全,不像足月儿可以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很容易发生各个器官的疾病,在眼睛方面,有可能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于孕周36以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眼底纤维血管增殖性病变,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什么情况的早产儿需要做眼底筛查?

1. 胎龄小于34周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2. 患有严重疾病或有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


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2周开始。


眼底筛查到底检查的什么?

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血管还未发育成熟,出生后容易发生视网膜血管异常,出血,引起视网膜脱落,从而导致失明。一般由于出生周数小(一般孕32周以下),低出生体重、视网膜还未发育成熟,在长时间吸氧的状况之下异常血管增生,以及视网膜脱离,进而导致失明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很高。视网膜病变早期从宝宝眼睛外观上看不出明显的变化,所以家长也容易疏忽。


眼底筛查不要错过最佳时期,首次检查应该在出生后4-6周的时间,或者矫正月龄31-32周(矫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月数)。


早筛查早治疗

ROP按严重程度分为5期,3期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最佳时期,采用激光治疗。如果3期阈值期病变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在短期内发展到4期及5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晚期)。


如果到了病变晚期就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极差,部分患儿失明,甚至眼球萎缩。


由于治疗的窗口期通常只有短短两周,因此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在于对高危患儿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保存有用的视力,避免失明。


三、做眼底筛查对宝宝有伤害吗?

检查时使用的散瞳眼药水对婴幼儿也是安全的,但散瞳后孩子当天会有轻度畏光等症状,应注意避光,约6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


筛查所用是国际标准的婴幼儿开睑器,检查过程中虽有可能会引起患儿不适,会有轻度压迹,眼睑肿胀,但会很快恢复,对患儿没有影响。


检查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有哭闹,结膜可能会有少许出血,这种出血会在1周左右自行吸收,不用担忧。


首次检查没有病变,还需要复查吗?

必须复查。现在没病变,并不等于以后没事,因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常在出生后3~6周,甚至更久才出现,只有在活动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才能挽救孩子的视力。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直至视网膜血管完全发育成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时需要提前做好什么准备?

在散瞳前1小时尽量不喂奶,因为宝宝检查时常会哭泣,哭泣时若宝宝吐奶容易引发窒息,严重时需要抢救。


目前的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儿童的眼球发育有什么影响?


目前常用且有效的ROP治疗有:


第一、视网膜激光光凝 ,术后视野受损、远期屈光不正的发生率相对增高。


第二、抗VEGF治疗,术后感染可能,术后病变复发等。


第三、玻璃体切除术,适用于4-5期严重的ROP,预后较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筛查多久?

一般2区或3区1-2期的ROP病变,矫正孕周45周以后,周边网膜逐渐血管化或者病情稳定未进展,可以暂停ROP筛查。


但是,对于进行玻璃体腔抗-VEGF注射治疗或者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患儿,应该遵从医师建议,定期随访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应海航
应海航 副主任医师
永康市永康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