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姝 三甲
王姝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妇科

高龄女性备孕有哪些注意事项?

1861人已读

随着工作、经济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婚晚育,加之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女性加入了备孕的行列。然而,不同于年轻女性,高龄女性备孕及孕期可能会面临重重险阻,有孕育打算的高龄女性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医学上界定≥35岁的妊娠妇女即为为高龄孕妇。女性的生育能力及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在35岁以后会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高龄产妇由于其身体体质较差,年龄较大,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行为、环境、社会和心理等因素,因此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并发症以及出现新生儿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明显增高。

那么我们先看看高龄女性孕育孩子,孕妇会面临哪些潜在的风险

不孕率增加: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卵巢功能会逐渐衰退,生育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有文献报道20~24岁的女性不孕症发生率为6%,34~39岁为30%,39~44岁为64%。引发不孕症的原因除了卵巢储备功能不足外,还有一些妇科疾病的影响,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

不良妊娠发生率升高:闯过了备孕关的高龄女性,也可能因为胚胎质量的问题,孕期发生胎儿畸形、流产或早产的概率升高。有数据显示,30岁左右的女性不良孕产史的发生率约为15%左右,40岁以上就上升至28%~30%。胎儿畸形率也会由一般的2%~4%上升到8%~15%。

妊娠期合并症增加:高龄妊娠除了对胎儿有危害,孕妈妈自身也会因为年龄问题在孕期发生多种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给妊娠结局带来不良影响。

高龄孕妇的胎儿也有更高的风险

主要是存在围产儿并发症,包括死胎、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母亲高龄是导致胚胎/胎儿发生染色体数目异常较为明确的危险因素;高龄引起子代远期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祥硬化、青少年肥胖等。

高龄女性妊娠存在诸多风险,因此备孕时应积极做好孕前检查。高龄女性备孕检查项目:

  1. 1.全身状态检查

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基本的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及肝肾功能、血型及感染指标、心电图、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检查等。主要目的是查看全身健康情况是否适合怀孕,主要是检查是否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心脏方面的疾病。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高龄女性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下降,合并各内科疾病的概率升高,而这些内科疾病如果在备孕前得不到合理管控,一旦妊娠将会给孕妈妈和胎儿带来很大风险。

  1. 2.专科检查:

包括宫颈癌筛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盆腔超声检查等。主要是需要除外目前有无生殖道的肿瘤、感染,以及可能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的疾病。盆腔超声主要是了解女性子宫及双侧附件的状态,如子宫内膜厚度、是否患有子宫肌瘤、输卵管积液、卵巢囊肿、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还可查看卵巢大小、卵泡基数等预测卵巢的储备功能。

另外,关于基础性激素的测定。性激素是体现女性内分泌状态的晴雨表,其变化提示了女性内分泌的健康水平。基础性激素测定包括六项,如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孕酮(P),其数值在女性的不同年龄阶段相差很大,通过测定的数据结果可以了解女性的卵巢功能及黄体功能等情况。但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经期正常的女性来讲,不是必须进行这项检查。但对于40岁以上的超高龄孕妇,建议提前评估卵巢内分泌和卵泡贮备功能,做激素六项、AMH,必要时超声监测排卵情况,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也对于顺利怀孕有帮助的。

关于男性的检查,如果既往没有流产、早产或不孕的情况,也不一定需要做,但如果有上述情况,建议丈夫也需要去医院做精液的常规检查,如精子浓度、活力、畸形率等检查。

此外,还需要做全身状态的一些准备:

首先是控制体重。正常的体重对于正常妊娠的维持是极其重要的,太胖和太瘦的人都不容易怀孕。肥胖不仅有可能危害到身体健康,还会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如高雄激素导致的多毛症甚至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卵巢功能,进而影响排卵的整个过程,导致卵子无法正常排出,这极大地降低了受孕概率。但并不是说越瘦越好,如果身体过于瘦弱会造成垂体分泌促卵泡素及促黄体素的不足,使卵泡减少卵子的生产,甚至引发慢性不排卵及不孕症,体重过低造成女性贫血、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均衡膳食无论是对于妈妈自身还是宝宝在宫内的发育都是尤为重要的。

其次,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对卵巢的损伤。卵子是孕育宝宝的“种子”,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它也有自己的青春期、成熟期和衰老期。虽然年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卵子的状态,但并不是说高龄女性就一定是“老卵子”难怀孕。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正常体重,即使到了高龄也可以拥有一个“年轻的卵子”。保持卵子青春活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养成每天锻炼30分钟的习惯,如慢跑、散步、瑜伽等;学会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


王姝
王姝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