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结结巴巴?教你怎么纠正宝宝的口吃
文章转载自: 慕言Growth 原创 王琳 言语治疗师
专家介绍:杨峰,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硕士,香港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系博士,香港大学沟通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原深圳市儿童医院言语治疗科主任,现就职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门诊,主要从事儿童及成人语言障碍的临床诊治、基础科研和专业教学工作,发表 SCI及核心期刊论文 40余篇,参编专著 5部。
擅长儿童及成人语言障碍的临床诊疗,包括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语音障碍(口齿不清),口吃(结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听力损伤语言障碍,读写障碍和学习困难,孤独症、智力障碍及脑瘫所致语言障碍,以及成人口吃和语音障碍
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秘书;中国康复医学会言语康复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言语康复专委会主委。
专家介绍:王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言语治疗师,就读于香港公开大学。主要擅长:语音,语言发育迟缓,口吃,嗓音等言语语言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曾参加香港中文大学言语流畅障碍专业培训,香港耀能协会教导自闭症儿童基础课程培训,香港耀能协会儿童语言及沟通训练,MOIRA引导式教育研究生进修课程,美国嗓音疗法课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语言发育障碍评估与康复治疗培训,香港康复会唇腭裂与脑瘫儿童言语及沟通培训等
曾获得:香港协康会授予结构化教学法专业证书,DREAM儿童语言发育标准化评估资格证,韦氏儿童智力测试,幼儿智力测试,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主试资格,香港OPT口部肌肉定位治疗一、二级证书,香港协康会语言发展迟缓与读写障碍教学专业证书,香港中文大学低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评估与训练结业证书。
孩子说话的时候会开始重复语音或音节,例如:
妈妈,我我我想出出出去玩。
要要要吃饼干。
孩子口吃了,该怎么办呢?
家长们会担心「不会一辈子就这样说话了吧?」
今天我们请深圳市儿童医院 言语治疗科治疗师— 王琳 好好讲讲。
宝宝怎么说话算口吃吗?口吃了该怎么纠正?
宝宝口吃了?
可能只是「正常不流畅」!
两岁到三岁的小朋友,他们在语言发展比较迅猛的一个时期,特别是在由词到句过渡的这个时期,有一些小朋友可能会出现「正常的不流畅」。
正常的不流畅,会有点类似于口吃。
会发成:
我,我,我,我,我也要要,要,那个。
如果小朋友可能正处在这个时期,或者还没有到这个时期,如果家长一旦遇见了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办呢?
请一定不要慌。
「啊,我的小朋友怎么有口吃了!」
也不要过分的去提醒小朋友。
一般就是在儿童时期,特别是在学龄前出现的这个口吃的现象,我们叫做「正常不流畅的现象」,80%~90%的小朋友都可以自然好的。
如果你的小朋友是个女孩,那恭喜你,好的概率又提高了。
所以,这个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
妈妈请忍住
不要「善意提醒」孩子
虽然说这个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爸爸妈妈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善意的提醒」,忍不住和孩子说:
你慢慢说,你不要着急呀。
你不着急,宝贝慢慢说,一个字,一个字的说。
建议不要善意的提醒,请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完全忽略小朋友说话口吃的现象。
比如,小朋友说:
妈妈,我,我,我要,要,要出,出去玩。
妈妈可以回小朋友说:
好啊,走,我们出去玩。
或者说:现在不行,我们待会出去玩。
只针对他语言的内容给回馈,不要有任何其他的善意提醒。
有一些着急的家长,甚至会说很严厉的批评小朋友:
你不可以那样说话,那样说话难听死了。
这样更不可以了。
大部分小朋友会很自然地度过这个时期,家长们不用过分的担心焦虑。
什么情况
爸爸妈妈要警惕?
如果有一些小朋友,不能够自然地度过这个时期。比如说:
说话不流畅出现有半年了;
或者是有比较高危因素,比如说爸爸,爷爷,又或者妈妈,有这样的问题。
爸爸妈妈们就要引起警惕。
如果有遗传的现象,可能后面小朋友康复的概率就不会有那么高了。
7年言语康复经验分享口吃了,该怎么办?
线上训练家长反馈
本文是杨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