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罗天戈 三甲
罗天戈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

应该手术了,但是瓣膜修复、人工机械瓣、人工生物瓣、介入瓣膜,都有什么区别?

4634人已读

从1960年代第一个人工瓣膜应用于人体开始,心脏瓣膜外科已经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手术所使用的人工瓣膜,成形环等植入产品也经过了多次迭代和发展。这些产品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外科的手术当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患者和家属对这么多种类、品牌的人工瓣膜制品感到困惑,不知道都是什么,更不知道该么选。这里就为大家系统的总结归纳下。

人工机械瓣

机械.jpg

人工机械瓣,最早出现的人工瓣膜产品。主要有金属支架和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所以在植入人体后需要长期抗凝,否则容易出现继发血栓,而导致卡瓣或血栓脱落栓塞。


相对优势:

1.瓣膜置换手术技术成熟,相对简单。

2.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3.人工机械瓣使用是寿命大于40-50年,机械结构理论上不存在损毁问题,减少二次手术的风险。所以主要应用于中青年患者。


相对劣势:

1.患者需要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明显增加远期抗凝相关的出血和血栓等风险,从而缩短患者预期寿命。

2.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服用华法林需要终生且定期检测凝血值,但凝血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变动,所以在术后的生活中需要频繁就诊于医院且调整华法林剂量。

另外机械瓣的开闭工作是有明显噪音的,不用听诊器,只需要把耳朵贴近胸壁就能听见。少部分病人噪音明显,安静环境下正常对话距离就能听见,像揣了一个老式的怀表,甚至影响睡眠引起术后的焦虑。

3.影响术后左心室功能。在二尖瓣位,瓣膜置换手术会破坏瓣下附属结构,从而严重影响术后远期左心室的正常功能。最终也会虽短预期寿命。


人工机械瓣早期的应用率在临床上居统治地位,近十年来,因为瓣膜修复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患者对术后高水平生活质量的追求,机械瓣应用比例已经大幅下降。尤其是在二尖瓣位的手术,应用比例更低,以安贞医院心脏瓣膜中心为例,风湿性病因的二尖瓣位手术应用机械瓣的比例约为8%,明显低于修复,也低于生物瓣。

人工生物瓣膜

IMG_20210501_183006.jpg

人工生物瓣膜。主要以金属或合成材料为支架,以猪、牛、马等动物心包、瓣叶为瓣膜制成。因为主要由生物材料制成,所以只需要短期术后抗凝。


相对优势:

1.术后抗凝时间短,一般为3个月。因此避免了远期华法林相关的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

2.术后生活质量高,因为远期不需要检测抗凝效果,生物性瓣叶的开闭也没有机械噪音,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相对劣势:

1.二次手术风险。生物瓣膜有使用寿命,一般在15年左右,远期会逐渐损毁,出现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很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治疗。一般患者越年轻损毁越快,另外某些代谢性疾病也可能缩短瓣膜的使用寿命。

因此,临床上主要应用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也就是说60+15,大概率覆盖了患者的预期寿命,不必再二次手术。一些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为避免华法林的致畸风险也会选用生物瓣。

2.生物瓣置换在二尖瓣位同样破坏瓣下结构,影响远期左心室功能。


目前,因为患者普遍要求更高的术后生活质量,生物瓣的应用比例有所增加,应用年龄也有显著的下降。以安贞医院瓣膜中心为例,风湿性病因的二尖瓣位手术应用生物瓣的比例约为12%,50多岁选择生物瓣的患者也显著增加。

瓣膜修复手术

IMG_20210501_182932.jpg

瓣膜修复手术,正规的医学称谓应该是瓣膜成形术。目前绝大多数的二尖瓣位的瓣膜修复手术都需要植入人工成形环。由金属框架外包合成材料而成,术后只要短期抗凝。主要用于重塑并加强二尖瓣环(可以理解为门框)。


相对优势:

1.术后生活质量高。不需要长期抗凝,避免了抗凝相关的并发生及生活不便。

2.维持左心室功能。修复手术保留了二尖瓣的瓣下结构,从而有利于心室功能的保护,延长患者的预期寿命。

3.修复手术整体手术而费用包括植入耗材费用显著低于瓣膜置换术。


相对劣势:

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医生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由于瓣膜修复手术效果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有利于心室功能的维护,是同等条件下瓣膜外科最佳的治疗方式。患者的获益也最大。

所以,瓣膜修复比例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瓣膜中心专业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以安贞医院瓣膜中心为例,二尖瓣位非风湿性病变的修复比例>95%,风湿性病变的修复比例>80%,整体的瓣膜修复比例>90%。均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瓣膜修复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术式。

介入瓣膜置换手术

图片2.jpg

介入瓣膜置换手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通过将生物瓣做成可缩放的形态,将其置于输送管道中,通过介入或局部心脏切口的方式在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植入瓣膜。因为植入的是生物瓣,也不需要长期抗凝。


除了生物瓣本身的优劣势外,相对优势:

1.创伤小,适合高危病例。


相对劣势:

1.瓣膜寿命可能较正常人工生物瓣膜更短。

2.原有病变无法处理,留有隐患。

3.主要应用于主动脉瓣位。

4.价格昂贵。

5.临床随访时间短,远期可靠性有待观察。


所以该类介入瓣膜主要推荐应用于年龄>70岁,且主动脉瓣位病变的患者。或者术前评价为高危患者,常规心脏手术风险高的病例。

总结

最后,具体到个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瓣膜修复是最佳的选择,不管任何病变,不管采取何种手术方案,保证瓣膜修复的可能性都是最最重要的原则!

那些表面上新奇好看,但是最终让你换瓣的治疗方案,往往都不是最合理的!


但是当遇到确实无法修复的病例时,


1.如果患者年龄>60岁,推荐使用生物瓣。


2.如果<50岁,推荐使用机械瓣。


3.在50-60岁之间的病例可根据个人意愿自行选择。

比如更害怕二次手术,就选机械瓣。

要是更讨厌长期服用华法林,追求术后生活质量,就选生物瓣。


4.另外,对于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常规手术机会,特别是>70岁的高龄病例,介入瓣膜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罗天戈
罗天戈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