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配合腰大肌推拿治疗脊柱源性腰痛400例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针刺配合腰大肌推拿治疗脊柱源性腰痛的疗效
方法 选择400例脊柱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选择腰1-骶1脊旁的夹脊穴、肾俞、环跳、委中、太溪等穴位;一组选择针刺治疗,另一组选择针刺配腰大肌的起止点、肌腹、髂腰肌进行推拿治疗。腰大肌放松后,脊柱后缘的肌肉张力同时缓解,而针刺对脊柱后缘肌肉的治疗很关键,针刺加手法更能使脊柱的应力结构重新达到平衡。结果 针刺配合腰大肌推拿治疗的脊柱源性腰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
关键词 脊柱源性腰痛 针刺 腰大肌推拿
脊柱源性腰痛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骨关节炎、腰椎失稳症、腰椎滑脱症、腰椎压缩性骨折等疾病(2),这些疾病引起的腰痛均伴有腰部肌群及其韧带的损伤、痉挛。临床上有医生对腰后部、侧部肌群的病症关注度很高,但对脊柱侧前缘的腰大肌的关注不够。所以笔者想通过观察针刺配合腰大肌推拿治疗脊柱源性腰痛的疗效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我科2011年2月20日至2012年7月20日400例脊柱源性腰痛患者应用单纯针刺治疗及针刺配合腰大肌推拿两种方法综合治疗后所取得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400例病人,年龄30岁至70岁之间,女性231例;男性1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源性腰痛(3)、腰椎骨关节炎、腰椎失稳症、腰椎滑脱症、腰椎压缩性骨折等疾病导致腰痛的病历占378例,腰痛突然发作、影像学未发现腰部异常的占22例,这些病例症状均影响患者的夜休及下床活动。排除外伤引起的脊柱源性腰痛以及马尾及神经根损害。全部病例VAS疼痛评分3-8分之间。
腰大肌的位置,上方至第12胸椎到第五腰椎椎体、椎间盘及腰椎横突,下方与髂肌至股骨小转子;腰大肌的功能是屈髋,主要的姿势肌。
临床表现:多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钝痛,长时间弯腰久坐、久蹲后站起时困难,腰部后仰时症状加重,腰部前屈可缓解,长时间平卧位(双下肢伸平)休息时腰骶部钝痛及落空感明显,喜欢用拳头或者枕头把腰部垫起,翻身、下床活动后可缓解,症状重时被迫弯腰行走。
查体:可以在腹腹直肌外侧、脊柱前缘的侧方发现条索状压痛明显的腰大肌,在髂窝处及患者的股骨小转子处找到明显的压痛点。
2、方法:4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200例病人使用针刺治疗,B组200例病人使用针刺配合腰大肌推拿(通过腹部脊柱前缘两侧、髂窝及股骨小转子处推拿腰大肌肌腹及起止点)治疗,双侧共6个部位。
针刺:两组病人均选取的穴位为:腰1-骶1脊旁的夹脊穴、肾俞、环跳、委中、太溪等穴位,采取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均配合腰部物理治疗。
手法(针刺配手法组):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双手或单手指腹沿腹直肌外侧缘向下、向内侧触摸脊柱两侧的腰大肌,并沿腰大肌的横轴行“压” “揉” 推拿,力量以能触及腰大肌或病人能耐受不感到疼痛为限。在腰大肌起点、肌腹、及止点部位2分钟40次频率的“压” “揉” 推拿治疗。
3、疗效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分一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应给予临床处置;7分一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剧烈或难忍。分别于治疗后即时、出院时、出院1周后、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并记录。全部病例分别于治疗后即时、出院时、出院1周后、以及3个月后对病人进行复诊并记录。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患者夜休及下床活动、VAS疼痛评分在0-6分之间。无效:症状无改善、症状加重,仍严重影响患者夜休及下床活动,VAS疼痛评分在6分以上。
结果:A组病人即时治疗的有效率在72%,出院时有效率在80%,1周后有效率在65%,3月后有效率在60%。B组病人即时治疗的有效率在93%,出院时有效率在85%,1周后有效率在70%,3个月后的有效率在68%。对久坐后腰痛突然发作(不能直立行走、可以排除外伤史、翻身及起床不受限制)、影像学未发现腰部明显异常的22例患者进行统计发现有效率在100%。针刺配合腰大肌推拿治疗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不配合腰大肌推拿的病例。
讨论:
1、 脊柱疼痛源:按椎管内外分为:椎管内疾病、椎管外疾病 (4);按解剖结构分为:椎体、椎间盘、脊髓、神经、椎间关节、脊柱相关韧带、脊柱相关肌肉;按解剖位置分为:颈部、胸背部、腰腿部,本文探讨的是以腰部脊柱疾病为主的病例。
2、 腰痛是脊柱源性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而脊柱源性疾病多伴有腰部多肌群损伤。脊柱的稳定性与脊柱前方、侧方、后方等肌群密切相关。 脊柱源性疾病常伴有腰大肌损伤。人体保持直立行走、坐位时的前倾工作姿势或下蹲弯腰工作姿势均需要腰大肌强有力的收缩,不正确姿势易出现腰大肌的痉挛、缺血继发“条索状”病理改变。
腰后部肌群常见过度牵拉造成的损伤,腰部肌群的挛缩会给脊柱生理荷载带来巨大的负压力,引起脊柱应力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椎间盘退变、脊柱侧弯、脊柱失稳及椎体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等。
建议在医疗过程中将腰大肌治疗纳入常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1月第一版出版的《基础临床按摩手法》解剖学与治疗学的结合中腰大肌的起止点及治疗篇,编著:【美】詹姆斯.H.克莱 戴维.M.庞兹;翻译:李德淳 赵晔 王雪华。
2、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于2011年4月第一版出版的的《腰椎疾病》,编著:陈伯华、张国庆、马学晓
3、人民军医出版社于2011年4月第一版出版的《腰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编著:张晓阳、殷潇凡
4、2006年03月18日,来源:中华疼痛学会 作者:admin本文是郭发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