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晕就是脑供血不足吗?
门诊经常有一些病人拿着基层医院做的超声报告提示椎动脉血流速度降低来找我,说:“大夫,给开点药吧,我脑供血不足”。当然,慢性脑供血不足可以引起头晕,但所有的头晕头痛都是供血不足吗?下面我们来聊一聊慢性脑缺血这一话题。
曾几何时,椎动脉供血不足成了一个头晕的代名词,后来这一说法被遗弃,现如今慢性脑缺血也有被夸大滥用的趋势。
那么什么是慢性脑缺血呢?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分类纲目中有了这一类型,以区别于急性脑卒中。慢性脑缺血(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CCH)是一组由于慢性脑灌注下降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既往又称为“脑动脉硬化症”、“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低灌注”、“慢性脑血管机能不全”等,是指大脑广泛性或脑的前后循环供血区局部性血液供应减少状态。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头重、头晕、头胀、头痛、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检查常无局灶性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可有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脑白质变性、脑萎缩,或有慢性心脏功能障碍以及全身慢性系统性疾病的证据(如长期慢性贫血和营养缺乏等)。患者症状出现时间一般在失代偿后3个月以上,可持续存在或间断性发作。
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肠道菌群变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代谢综合征等是导致CCH主要的危险因素。
那么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呢?患者可能有一种或多种不适主诉,如头痛、头晕、头昏、头胀、头沉、脑鸣、全身疲乏感明显或局部的不适感等,多不伴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肢体麻木或无力、耳鸣、听力下降、视力下降、大小便控制能力下降等主诉。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异常,常以失眠为主诉就诊,如入睡困难、多梦、早醒、再入睡困难、日间思睡、夜间失眠。还有情绪改变:多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神情淡漠、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表现就诊于精神或心理专科。认知障碍:患者可出现反应迟钝、注意力下降、行动迟缓,其中近记忆力障碍可能是此病的早期症状,此类患者以健忘为主诉就诊者居多,症状多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可出现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胸闷胸痛、恶心、厌食纳少、胃脘胀痛、胁胀胁痛、消化不良等。所以头晕可能是脑缺血,头痛肢体麻木可能,心烦记忆力下降也可能。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是慢性脑缺血呢?如果有上述症状,建议找神经专科医生就诊,我们会根据主要的症状体征,进行包括危险因素、病因、神经心理学和脑血管及脑灌注的一系列检杏及评估。包括神经心理学评估、情绪评估、认知功能评估、脑血管及灌注的评估以及脑功能评价。诊断明确,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根据病因给予个体化药物和血管介入治疗。记住有身体不适找专业的医生啊。
本文是高海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