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早熟”科普----孩子,这次我希望你“慢点长大”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发育也普遍提前,刚开始家长们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宝贝比别的孩子长得快长得大,可是后来发现情况不对赶快到医院去看,结果医生给出的结论是儿童性早熟!
人们常说“早熟的瓜不甜”,儿童性早熟当然对孩子的身心有着很大的危害,它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的长个儿,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学习,而且有些性早熟还是身体内肿瘤的先兆!接下来跟大家谈谈“性早熟这点事”
1、 那么什么是性早熟?
很多家长会认为:“我家孩子开始变声了,他是不是开始发育了;我家孩子来初潮了,她是不是开始发育了?”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
性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且具有有一定规律。男孩青春期发育,首先表现出睾丸容积增大、阴茎发育,之后会开始阴毛发育,在最后则是声音低沉、遗精、腋毛和胡须发育。而女孩则先表现出乳房发育,之后会开始阴毛生长、外生殖器的改变,腋毛生长,在发育最后会迎来月经初潮。
由此可见,等到男孩长胡须、变声,女孩月经初潮则表示他们的青春期发育已经进行到后期。而性发育开始的正确标志应该是:男孩睾丸发育,女孩乳房发育。因此,家长要时刻关注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变化。

在医学上,正常女性青春期发育的年龄为10~12周岁,最早征象是乳房增大,极少数可以从阴毛出现开始。正常男性青春期发育的年龄为12~14周岁,睾丸增大是最初征象。
所谓性早熟,顾名思义,即性发育提早成熟,提前进入青春期。这段时间儿童身体会提早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性器官发育,生长突增,身体从儿童状态逐步变为成人状态。
性早熟的年龄界定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略有差异。目前我国的性早熟标准为:女孩在8周岁之前乳房发育或10周岁之前出现月经,男孩在9周岁之前出现睾丸发育。
而“性早熟”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是缘于下丘脑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释放量,提前激活了性腺轴功能,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表现为内、外生殖器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提前出现并按照正常顺序进展,在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增长突增等。
而“外周性性早熟”不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启动引起,而是由于外周腺组织异常分泌性激素以及外源性性激素物质(雌激素类食物、药、化妆品等)所致。只表现为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且没有按照正常的性特征顺序过程进展。
2、 是否所有的性早熟都需要治疗呢?

不是所有的性早熟都需要吃药或打针,不同类型的性早熟,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一般共有三种:观察随访、口服中成药和GnRHa打针治疗 (GnRHa 是促性腺 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对于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首先需进行垂体 MRI 检查以排除颅内病变,再决定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除了区分中枢性和外周性性早熟,我们对儿童性发育的进展快慢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快进展型性早熟的孩子,生长速度加快、骨龄迅速成熟,有潜在骨骺过早闭合的风险,严重影响成年终身高,则需尽早使用 GnRHa 药物打针治疗。
而慢进展型性早熟对于身高和性腺发育的影 响比较缓慢,可随访观察,也可考虑中药干预,但必须严密监测身高、骨龄及性腺发育的进展速度,一旦进展变快,也需考虑予 GnRHa 药物打针治疗。
当然,有一部分首次出现乳房早发育的女孩,仅有乳房增大而无其他第二性征变化,骨龄也正常,那么临床观察随访即可。大部分的这类患儿,发育的乳房会自 行退缩,当然有一小部分患儿会逐渐发展成为真性性早熟,故密切观察随访,对随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专家简介
沈伊娜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儿科学内分泌学组成员、安徽省儿科变态反应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儿科学急救学组成员,皖南知名儿内分泌专家。三新项目:重组人生长激素在矮身材儿童中的临床应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重要论文多余篇;从事儿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36年,擅长小儿内分泌,如儿童矮小症、性早熟、家族性矮身材、Turner综合征、甲低甲亢、小儿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儿科专家),周四上午(儿童保健)、周六上午(矮小性早熟专科门诊)
本文是沈伊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