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凤香 三甲
李凤香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心脏中心

孩子经常胸痛是怎么回事?

1332人已读

在心血管专科门诊经常遇到诉“间断胸痛”的孩子,大部分是读小学至初中的青少年,主要表现就是胸痛,部位不一:左边,右边,两边,胸骨后方等,并且胸痛大部分是可以耐受的,疼痛时面色如常,无其他伴随症状体征。据文献报道51.3%的孩子在休息时出现胸痛,33.7%的孩子在运动高峰时出现胸痛。晕厥、劳力性晕厥和发热是少见的症状,而心悸和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常见的症状,20.3%的孩子第一次就诊时出现哮喘。

其实,大多数胸痛表现为良性症状,很少与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相关。文献报道儿童胸痛的心脏病因极为罕见(0.1-0.2%),最常诊断为肌肉骨骼性胸痛(32.9%),未明确诊断者最多(54.6%),肺部疾病较常见(6.3%)。

与胸痛相关的心脏疾病包括冠状动脉走形异常、扩张性和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心脏彩超有时也会发现一些其他方面异常,但这些不会导致胸痛的发生: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二瓣化、左心室增大、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主动脉轻度扩张、特发性肺动脉扩张、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主动脉下膜轻度梗阻、冠状动脉瘘、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不需要处理的冠脉动脉异常、完全性内脏反位等。

因此,对于间断出现胸痛的孩子而言,心脏畸形导致的疼痛情况非常少见。就诊时家长及孩子需要仔细告知医生病史,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化验:与运动(休息、运动初期、运动高峰期)、体位(仰卧、站立、弯腰)、呼吸的关系、有无晕厥、有无放射性疼痛、是否伴随发热,有无心悸、眩晕或头晕、面色苍白、大汗,每周疼痛频次等。既往病史有无增加胸痛的风险,包括系统性关节炎/血管炎、结缔组织疾病、高凝状态等。家族史中一级亲属有突发性或不明原因的死亡、心肌病或高凝状态、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疾病、心律失常、安装起搏器等。

医生根据孩子描述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呼吸频次、体温、心脏听诊心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第二心音强度、四肢是否疼痛或肿胀、肝脏大小、外周水肿等。根据病史、体征安排相关的化验及检查,心电图是必须做的,伴有发热的患儿建议胸片检查。

是否需要进一步行心脏彩超检查,需要参考以下指征:病史:与运动有关的、存在放射性疼痛或仰卧位加重、伴有发热(T>38.4℃)、有高凝状态、曾有关节炎/血管炎病史、有家族史者;体格检查:呼吸>40次/分、体温>38.4℃、病态、四肢疼痛/肿胀、外周水肿、听诊心率快、心音遥远、摩擦音、P2亢进等;心电图阳性结果:左/右心室肥大、ST-T段改变>2mm、QRS 波低电压、PR段压低、病理性Q波、QTc>470ms。


李凤香
李凤香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心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