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期间得了静脉曲张怎么办?
怀孕期间常发生静脉曲张,尤其是妊娠后期,易在下肢或会阴部出现静脉曲张而造成行动不便,常常引起准妈妈们担忧而就诊或咨询。
妇女怀孕后盆腔内压力增高,静脉扩张;同时孕期荷尔蒙水平变化,静脉管壁变软,亦可导致静脉扩张。后引起静脉瓣关闭不全,尤其是腿部的内侧面、会阴部、小腿和足背上的静脉血管内压力增高,经常充盈着血液,慢慢地就使静脉血管变得粗大弯曲,最终发展成为静脉曲张。
妊娠静脉曲张分为两型:1型:怀孕前静脉正常的怀孕妇女在妊娠期间出现的静脉曲张;可发生于每3个孕妇中的1个,其中左腿较右腿多见。2型:妊娠期间的静脉曲张为本次怀孕前即存在的原发或继发性静脉曲张。本次怀孕合并静脉曲张的患者中约2-60%在第一次怀孕前已存在静脉曲张。有时孕妇本身即存在静脉曲张的易患因素,而本次怀孕又促使静脉曲张发生,要区分是1型还是2型颇为困难。
本病早期常无任何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孕妇可感到下肢肿胀发沉、麻木,行动不方便,易疲倦、隐痛,下肢及足背浮肿。重者可合并外阴静脉曲张和痔疮,活动时症状加重。怀孕期静脉曲张的相关不适常与怀孕本身的症状互相叠加,引起部分准妈妈产生害怕、担忧等心理。
不管哪一类型的妊娠静脉曲张,都主要采用医用弹力袜进行加压治疗,通常压力级别为2级即足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腿部粗大的患者可能需要3级。怀孕期间应避免服用静脉活性药物,应避免进行各种有创治疗措施,包括硬化治疗。此外,保持足够的水份摄取和体力活动也很重要。在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的情况下,适当的体重控制亦有效。
妊娠静脉曲张的主要并发症是曲张性血栓形成,一般见于2型的病例,若血栓向上蔓延,则有发展成深静脉血栓之虞,这时治疗应刻不容缓,措施主要有低分子肝素抗凝加以压力治疗。
1型妊娠静脉曲张多在产后6周恢复到本次怀孕前的状态。2型妊娠静脉曲张患者持续时间要比1型为长,产后静脉曲张仍进展者应予治疗,具体方法与一般静脉曲张类似,包括保守和手术治疗等。
如何预防静脉曲张呢?孕妇在怀孕中期应尽量减少站立体位。睡觉时,最好采用左侧卧位,若下肢已有浮肿或静脉曲张,可用枕头等把腿脚垫高,以利于静脉血的回流。可每日定时按摩一下小腿肚子,按摩后用温水烫洗腿脚,促使下肢血液循环。妊娠期间,孕妇要适当参加一些有利于健身强体的活动(如散步、医疗体操、轻松的家务等),均有助于增加肌肉力量,减少脂肪并培养耐力。平时,孕妇应经常有意识地改变体位,如多走动、抬抬腿、踢踢脚,均有利于减轻下肢血管的负担,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当静脉曲张处出现发痒、硬化或破裂出血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不可自行处理。
本文是李承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