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似乎之多发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在众多科普文章中讲述其恶性占比不足5%,且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可以观察,不需要手术或可以做射频消融清除病灶。笔者不敢苟同。首先甲状腺癌本身属于恶性肿瘤范畴,具有恶性肿瘤的特性,如局部淋巴结转移和全身转移危及生命的可能;其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原则。第三,国内与国外手术区别在于国内强调甲状腺癌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国内文献报道显示: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30%~70%,超过1cm肿瘤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且有侧颈部和肺部转移的病例出现。因此,个人理解:发现可疑癌灶,行穿刺病理确诊,尽快手术(穿刺后2周内)。相信当病友拿到最终病理诊断提示:没有淋巴结转移时的心情与有淋巴结转移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有4枚以下淋巴结转移经临床医生解释尚处中危组时也会感受好一些。最后,对于射频毁损治疗甲状腺癌,因其不做淋巴结的处理,指南认为:首次发现病例,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后复发仍可手术病例,建议手术治疗。
本次选取以单侧病灶就诊,经详细诊察,术前诊断为双侧甲状腺癌,避免手术遗漏癌灶给病人带来的伤害。
病例2
男性,44岁,以穿刺发现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主诉就诊。在我院超声检查后发现,甲状腺左叶存在可疑结节,建议行左侧甲状腺结节穿刺病理,结果提示: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
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
术前与病人交流,先行左侧甲状腺叶及中央区整块切除,保留少量上极腺体,如确诊为恶性再切除保留腺体。等待病理检查结果期间,行右侧甲状腺叶+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整块切除。
结果:术中病理确诊为左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双侧甲状腺叶及峡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术后病情恢复顺利,无声音改变,未出现口周麻木和四肢末端麻木和抽搐,术后第二天复查甲状旁腺激素处正常范围。
特点分析
男性,44岁,双侧甲状腺结节,外院穿刺诊断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从诊断角度看似乎合情合理,但对甲状腺外科医生选择术式仍然不够,需要明确另外一侧结节的性质才能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病例1
女性,36岁,以超声检查发现左侧最大径4.7cm肿物就诊,超声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在我院复查超声,在右侧甲状腺叶上极发现1.5*1.0cm结节,边缘感觉有点毛糙,建议行穿刺病理。结果提示: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
术前诊断:甲状腺癌
术前与病人交代病情,先行左侧肿瘤切除送病理,保留其上极腺体;如未提示恶性肿瘤,保留少许腺体对术后生活质量有好处;如提示恶性肿瘤,则切除保留腺体+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等术中病理时行右侧甲状腺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结果:手术在腔镜辅助条件下进行,引起左侧肿物以实性结节为主,切口选择3.0cm。术中病理提示左侧甲状腺肿物内有0.8cm结节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术后病人恢复顺利,无声音改变,未出现口周麻木和四肢末端麻木和抽搐,甲状旁腺激素术后降至3.7pg/ml,术后7天恢复正常16.3pg/ml。
特点分析:女性,36岁,超声检查发现左侧最大径4.7cm肿物,因肿瘤将长期伴随病友,在此期间可以出现压迫气管,但更严重的是有可能恶性变,所以手术指征可以稍宽,不要以出现压迫症状为手术指征。对侧存在合并肿物,术前最好判定其良恶性,避免漏诊,也为手术范围提供依据。
本文是贺建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