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如何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于自身免疫异常而引起肝胆损伤的慢性疾病,通俗地说,就是自身的免疫细胞“敌我不分”,把自身正常的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当作“敌人”进行攻击。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病除了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肝区不适等临床表现外,不同类型的疾病有其本身的特点。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病变部位以肝细胞为主,以5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多见,其特征是血清转氨酶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或γ-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血清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病变部位以小叶间胆管和小胆管为主,以50岁以上的女性多见。临床上可有皮肤瘙痒、上眼内眦部出现黄色瘤,肝功能检查以肝内淤胆为特征,表现为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超过间接胆红素,同时有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显著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显著升高,血清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阳性。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病变部位以肝内大胆管为主,少数可波及到肝外胆管,以40岁左右中年男性居多,多数患者同时合并有溃疡性结肠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比,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病率更低,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者相似,内镜下逆行性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有助于区别。
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炎?
任何年龄的患者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增高,伴或不伴疲劳乏力、恶心呕吐、厌食、腹痛黄疸等症状时,或转氨酶及症状反复,则需要警惕自身免疫性肝炎。
尤其当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更需要警惕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此时应及时去医院配合专科医生检查,能够早期诊断及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自身免疫性肝病治疗
不同疾病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还需结合患者情况个体化调整。
①一般治疗:一般治疗方法以对症和营养支持为主。
②药物治疗:仅服用保肝药物是不够的,需要服用一些特殊的药物,比如AIH需要服用激素,PBC需服用熊去氧胆酸。
本文是武曼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