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宋浩明 三甲
宋浩明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济医院 心血管内科

疫情下让我们认识“肺高压”

1929人已读

2019年年末在祖国大地出现了新冠病毒的疫情。新冠病毒造成的病毒性肺炎,主要是以发热、干核、乏力为主要表现,重症病人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迫综合征等,最终导致病人的死亡。因此,大家现在提及呼吸困难,就会想到新冠病毒造成的病毒性肺炎。但其实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有不少,有些疾病与我们的肺血管有关,其中就有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肺高压。正常的人体有两套血液循环系统,体循环和肺循环。每套循环都有各自的压力范围,一旦体循环的压力升高,就形成我们常说的“高血压病”。而肺循环压力也可以升高,形成了肺高压。肺高压其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病因复杂多样,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疾病引起,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具有潜在致命性,预后较差,但在临床中却不易为医生或病患所重视。

大部分肺高压病人起病隐袭,发展比较缓慢,开始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一些气短、胸闷,休息后可以好转,因此容易引起临床上的漏诊。后期,随着肺动脉压力的进一步升高,可出现气喘、胸痛、头晕,容易晕厥。严重的病人出现右心衰竭的症状,如双侧下肢的水肿、肝脏肿大,甚至出现腹水或胸水等症状。一旦出现右心衰竭的症状,病人的预后就不容乐观了。所以这种高致残高死亡率的疾病,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按照国际上最新的分类,肺高压一共可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肺动脉高压、第二类是左心疾病所致肺高压、第三类是呼吸系统疾病和/或缺氧所致肺高压、第四类为肺动脉阻塞性疾病所致肺高压、第五类未知因素所致肺高压。目前认为肺高压可由几十种种疾病引起,包括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肺高压;由于减肥时尚的流行,部分服用过减肥药的一类人也会患上肺高压。

由于环境的污染等等原因,怀孕的妈妈暴露在各种危险因素之中,导致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发展成为肺高压。最高的病人甚至会出现肺循环的压力大于体循环的压力(正常时肺循环的压力只有体循环的五分之一),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丧失了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机会。

肺高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最新的标准是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所得平均肺动脉压≥25mmHg。此外,诊断肺动脉高压(肺高压中的第一类,又称为动脉型肺动脉高压),除需满足上述标准之外,还应包括肺毛细血管楔压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肺血管阻力>3 Wood单位。根据静息水平平均肺动脉压水平,我们可以把肺高压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度:“轻”(25-35mmHg)、“中”(36-45mmHg)、“重”(≥45mmHg)。

肺高压该做哪些检查明确?

为了明确肺高压的病因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进行相关检查:其中胸部X线检查对于中重度的肺高压病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心动图是国内筛查肺高压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拟诊肺高压的推荐标准为肺动脉收缩压≥40mmHg。肺功能测定、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高分辨率CT以及增强CT肺动脉造影术则可以明确病人是否存在肺部疾病、血栓栓塞等情况。而右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则是确诊和评估病情严重的标准方法。

如何治疗和预防?

虽然肺高压的预后较差,但目前治疗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首先在防治中,尤其在目前的新冠疫情下需要给予病人一些关于日常生活方面的正确建议,鼓励病人根据个人症状进行适当体力运动身体锻炼并提供康复指导,其次对该类病人进行心理支持,同时由于肺高压病人易患肺炎,因此必须要预防感染,做好个人防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目前春寒料峭,一定要穿着保暖,预防各种微生物导致的感染。

在治疗上针对血管收缩、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及心功能不全等方面,帮助恢复肺血管的压力,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左心疾病所致肺高压、与呼吸系统疾病和/或缺氧所致肺高压病人可予以心、肺疾病的相关治疗。而对于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第四类肺动脉阻塞性疾病所致肺高压中的一种疾病)病人可进行特异性药物治疗,又称为靶向性药物治疗,包括钙拮抗药、前列环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以及最新的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以前后四类药物价格较为昂贵,但在去年,这些药物都已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给病人带来了大实惠。对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病人还可考虑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以及肺动脉球囊扩张术,这些手术目前国内部分医院已经开展或逐步在开展中。

既往受诊断水平的限制,以及没有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等原因,很多肺高压病人在痛苦和绝望中度过余生。现在随着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多种新药的上市,治疗肺高压不再只是梦想。我们衷心的希望在新冠疫情下,不仅要预防肺高压的出现,而且要让肺高压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


宋浩明
宋浩明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济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