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传导性耳聋不得不了解的几件事
一、传导性聋的病因
传导性聋是声音传导径路病变导致的听力下降,是多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临床上对于传导性聋,首要的任务是确定导致传导性聋的具体病因。传导性聋的主要病因如下:
1.耳廓畸形 不管是先天性耳廓畸形,还是后天因素所致的残缺,只要不伴耳道及中耳病变,对听力影响均不严重。
2.外耳道堵塞、狭窄或闭锁 除先天性外耳道畸形外,外耳道炎症、异物、耵聍栓塞、胆脂瘤、肿瘤、外伤也可导致外耳道狭窄、堵塞或闭锁。外耳道完全闭锁因常伴随中耳畸形或疾病,可导致45~60dB的传导性听力损失。
3.鼓膜病变 鼓膜炎症、增厚、瘢痕、粘连或穿孔可影响鼓膜振动的面积与振幅,致声能损失。
4.听骨链病变 先天性缺如、固定或畸形,以及后天炎症、外伤、胆脂瘤、肿瘤所致的听骨链粘连、残缺、中断、固定等因素可影响听骨链的完整性或灵活性,造成声能传导障碍引起传导性聋。耳硬化为常见的传导性聋,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早期以传导性聋为主,气骨导差大于30dB。随疾病的进展,传导性聋加重,甚至混合性聋,严重者一些频率测不出。
5.咽鼓管及气房系统病变 咽鼓管功能正常,鼓室、鼓窦、乳突气房的容积及压力正常是鼓膜、听骨链及圆窗膜随声波活动的重要条件。由于炎症、肿瘤或外伤等因素所致的咽鼓管阻塞可造成鼓室气房系统气压下降,鼓膜内陷、鼓室积液,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若继发化脓性感染或机化粘连,可造成高达60dB的听力损失以及难以治疗的病理改变。
6.内耳淋巴液声波传导障碍 可因鼓阶及前庭阶外淋巴液质量改变或液波传导障碍所致,可见于内耳免疫病、迷路积水、浆液性迷路炎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蜗窗闭塞,也可见于上半规管裂综合症的第三窗效应。内耳液波传导障碍除表现为气导听力下降外,也可伴有骨导听力下降,常呈现混合性聋的特征。
二、传导性耳聋的治疗
针对上述前五种病因引起的传导性耳聋,可以通过耳显微外科手术探查鼓室,重建有效的听骨连接及动度,以改善听力。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者,可以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以改善听力。
本文是袁永一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