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建锋 三甲
吴建锋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 脊柱外科

年纪大走不动路是正常事?当心腰椎管狭窄在作祟!

1201人已读

在很多中老年人中,存在一个认识:当他们出现走路缓慢或者因腰腿疼走不了远路的时候,很多人会以为是年龄大、体力减退的原因。其实很多病人是因为腰椎管狭窄导致下肢疼痛进而造成了行走受限。

1、腰椎管狭窄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需要我们区分一下:一个叫腰椎管狭窄,还有一个叫腰椎管狭窄症。各种原因引起腰椎管各径缩短,造成椎管容积变小,这叫腰椎管狭窄,如果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有了临床症状,我们才能叫它腰椎管狭窄症。

2、腰椎管狭窄症有三大典型临床特征:

  • 间歇性跛行。这意味着走了一段路程(一般几百米),就会开始出现腰腿痛,双下肢无力,需要蹲下或者坐下来休息片刻后,症状又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仍可继续行走,这样症状反复出现。

  • 主诉多体征少。病人就诊时候主诉特别多,各种不舒服,但实际上医生查体没有什么阳性体征,比如没有神经支配区的麻木,没有腱反射亢进,直腿抬高试验也是阴性的,等等。

  • 腰部后伸时出现腰腿痛及麻木。

关于间歇性跛行的症状,我们还需要跟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相鉴别。尤其年龄大的,心血管不好的,走路时疼痛加重,而站立后症状又缓解的患者,通常需要常规检查一下下肢动脉的情况。

3、哪些人群或者职业容易受到腰椎管狭窄症的困扰?

流行病学调查,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为4.7%。在40-49岁这个年龄段,女性占1.7%,男性占2.2%,而在70-79岁这个年龄段,女性占11.2%,男性占10.3%。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老化,女性的发病率是逐年增长的。跟职业相关的因素主要是重体力劳动、频繁弯腰和扭转、重复性工作、静息性姿势。干重体力活,比如农民,搬运工,还有一些久坐久站的,比如教师,司机等等。还有腰椎有峡部裂的患者以及小关节发育过小的。他们主要过度活动导致腰椎不稳,就容易出现退变加速。

4、市民朋友在家是否可以自测自己是不是有腰椎管狭窄的情况?

可以在家里或者小区里来回走动,如果一口气能够走上1000米不休息,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腰背部疼痛和双下肢症状,一般来说是没有腰椎管狭窄的。如果一口气只能走200-300米就需要坐下来休息休息,休息了以后还能继续走,那基本上要高度怀疑有椎管狭窄的疾病了。也可以挺腰试试,腰往前挺几分钟后,没有出现下肢症状,那一般来说也没有腰椎管狭窄的症状。

5、腰椎管狭窄症目前如何进行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多数起病缓慢、病史长,对于症状较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先行保守治疗。

目前,腰椎管狭窄的保守治疗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类药物、肌松药、神经营养药物等。

  • 神经阻滞治疗:包括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和神经根阻滞等,主要用于重度腰痛和腿痛,这个是有创治疗。

  • 脊柱支具:包括软腰围、硬质腰部支具等,如患者有肌肉痉挛,使用软腰围有益于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支具会导致肌肉萎缩,因此使用支具的同时应该加强肌肉力量锻炼,一般建议患者腰围保护不要超过3周。

  • 运动疗法:增加腹部及腰背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小燕飞、平板支撑等等。

  • 物理治疗:比如局部热敷、电刺激、按摩、针灸等,按摩及针灸疗法有助于缓解疼痛,但按摩时不要过度用力,否则反而容易加重神经损伤。

  • 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搬重物时可用腰围保护,先屈髋屈膝,避免直接弯腰去搬重物。

当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6、腰椎管狭窄是否有提前预防的可能?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个随着人体老化自然出现的症状,想完全阻止它是不太现实的,但我们也可通过减少加重老化的因素来预防,比如经常办公、写字、开车、打麻将,一坐就坐很长时间,再比如久站、弯腰、负重,都是加重腰椎老化的因素,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些生活习惯,避免久坐、弯腰、劳累、负重。第二个就是加强腰背肌锻炼,可以游游泳、做燕飞动作、平板支撑等等。这些肌肉力量的改善也会让腰椎老化的进程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还有最后一条,体重偏重的患者一定要适当减肥。

转载松江广播《健康智慧屋》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吴建锋
吴建锋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