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结石有那么多危害,是怎么形成的呢?
对泌尿系结石了解了那么多,很多人会奇怪:泌尿系结石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泌尿系结石的成因,目前发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相关疾病和职业等等,总之因素很多,一言难尽!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身体代谢的异常,也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异常。如患有痛风或者糖尿病,或者使用一些药物,或者泌尿系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尿液的酸碱度发生变化,使尿液中的一些物质析出形成晶体,继而发展为结石;再或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钙代谢异常、痛风患者尿酸代谢异常,及比较少见的家族性的胱氨酸代谢异常等,使尿液中易形成结石的成分增加;以及饮水少所导致的尿量减少,尿液浓缩使尿液中的一些物质容易析出。
第二,泌尿系统局部的因素。如尿路梗阻,先天性的狭窄、畸形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各种形态的输尿管梗阻,导致尿液流出受阻,容易形成结石;而结石又可加重梗阻,同时,结石属于异物,易附着细菌,引发感染;细菌感染又使尿液性质发生变化,一些物质析出,使结石不断增大。
第三类比较常见的是药物相关的一些因素。例如有一类的药物本身在尿液中的浓度比较高,容易析出;还有一类的药物在体内代谢时影响尿液的性质,导致结石容易形成。
除了以上常见的因素,与生活比较贴近的就是环境、饮食习惯和职业等。比如高温高热的环境容易形成泌尿系结石,这也是南方泌尿系结石发病高于北方的原因之一。
纵观影响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因,很多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这也为结石的预防提供了可能。关于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下期详解,欢迎关注!
【疾病并不可怕,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病急乱投医才是可怕的!】
本文是周明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